下载此文档

通讯员授课.ppt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什么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新华网( 2001-12-27 10:29:28 )
吸纳了70万人的产业大军、年创造GDP达40多亿元、税收达17亿元、城区面积32平方公里———拥有如此经济规模的行政建制,不是市,不是县或区,而只是一个镇!一个镇的城市化能到如此水平,为什么绝大多数地区不能望其项背?
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传统桎梏和思维误区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偏低,这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建设的思维方式和指导思想存有偏差,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官位设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除了帝都以外,下面的州、府、郡、县的设置,等级森严,不可僭越,哪一级官辖下的城市,城墙该有多高,该设几条街道,衙门有多大,均有严格的规定。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省、市、县、镇的设置,也基本上沿用封建社会那一套,严格按行政级别、管辖面积、人口设市。城市规模基本以官帽定位,而不是按经济规模以及经济发展速度定位。改革开放20多年了,包括体制上、观念上很多脱离实际的东西都改过来了,但这一传统的设市模式仍被顽强地保留下来。
2、人为构市如果说古楼兰曾为古丝绸之路的开辟立下汗马功劳的话,那么它的消失,也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及其发展规模该有多大,完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不能凭主观想象来构筑城市框架。前些年我们一些城市的决策者不顾城市化发展规律和区域动态比较优势,好大喜功,人为构市,盲目扩市,以至于城市“增肥”了,却有城无市。如北方某市盲目地搞了个大型服装市场,耗资数亿至今仍门可罗雀。有些城市确实扩大了,但是有城无人,有楼无人,出现不少“烂尾楼盘”、“无灯光大厦”,以致不得不把这些有碍观瞻的楼盘炸掉。这样的浪费和教训令人心痛。
3、全能乱市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和自然经济的影响,我们不少城市总想来各行各业齐头并进,搞“大而全”、“小而全”,忽略自身城市的产业强项和特色,搞“全能城市”。早年我国资深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到苏南地区搞社会调查,提出一个“小城镇,大问题”的概念,意思是说,改革开放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呼唤小城镇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信息、市场和科学文化的服务,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尤其是市场方面的建设。其目的一是解决农村内部商品经济发展的流通问题;二是以小城镇的广泛建设解决大城市的“通病”。遗憾的是我们一些地方的决策者却误解了费老的原意,片面认为发展小城镇商品经济就是要搞“小而全”,而未能与时俱进,把我国小城镇建设放在国际社会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去考察,去建设,导致在小城镇的发展上出现了不少“全能城市”,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值得借鉴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虽然也曾走过类似我国这样的弯路,但自从二次大战后,他们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纷纷调整自己的城市化战略,以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如今发达已高达70%以上,全世界平均也达到47%,而我国只达到30%多一点。反观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究竟有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
l、以经济规模设定城市规模,没有行政级别的限制
如美国东海岸的优越地理环境,使美国首先形成了一条从波士顿到纽约华盛顿密集的城市经济带。尤其是纽约,已成为美国甚至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华盛顿虽然是首都,但仅仅是个行政中心,人口只有55万,充其量只能算个中等城市。美国的另一条城市经济带是从旧金山到硅谷到洛杉机,是高科技产业带。日本是环东京湾城市经济带,从东京、名古屋到大阪、神户,形成了“都会带”。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是首都,只有十几万人口,只是个行政中心,而悉尼却有300万人口,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大城市。可见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遵循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以经济发展实际和经济规模为主线来安排城市的层级,而没搞“官位设市”。
2、突出产业强项,凸显城市
一个城市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但从城市本性来看只能突出一两项主功能,形成一两项强势产业。如德国的展览名城汉诺威,印刷机械和大学城海德堡,荷兰的港口城市鹿特丹,服装名城意大利米兰,钟表之都瑞士洛桑等城市,均以其独到的城市竞争优势而屹立于世。纵观国际上这些优秀城市,无一不是产业特色显耀,城市个性鲜明的功能城市,其城市活力和后劲强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而那些“全能城市”却不断走向衰落,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
3、城市建设要讲究比较成本,不能人为构市
城市本身是一份可增值的资产,因此在建设城市、经营城市中要讲究比较成本,高投入、低产出绝不是城市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为何美国中部和澳大利亚西部都没有像样的城市呢?很简单,这些地方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产业难以在这里集聚和成
长,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的成本会成倍增加,交通条件差

通讯员授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陈晓翠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