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渔港建设规划.doc:..江西省“十一五”重点渔港建设规划一、规划背景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居华东各省市之首。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境内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一鄱阳湖,它上纳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汇湖口,与长江相通,网络全省,形成得天独厚,功能复杂多样的渔业生态流域。现有捕捞渔船12000余艘,其中:1700艘来自江苏、安徽、湖北等全国18个省、市,还有1000余艘渔业运销船和30余艘渔业执法船(艇);另外有养殖渔船2000余艘,现已登记在册的大、小渔港160个,其中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红线的有64处,1999经农业部批准并正式对外公布的渔港有31处,渔港岸线长5万多米。随着渔业生产专业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大水面“三网”养殖的快速发展,渔港的功能较之过去也发生了转变。一是由过去以传统捕捞渔港为主,转变为现代养捕结合的综合型渔港;二是渔船由过去捕捞渔民习惯性分散停靠,转变为养捕渔民向城镇集中性停靠;三是由过去功能单一渔港,向功能多元化渔港转变。而且,现有渔港规模小,设施简陋,功能不全的矛盾日益突出。只有兴建渔港与市场,专用码头,才能更好保障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好促进水产品市场发展、更好地推动小城镇建设,才能更好地帮助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养殖渔民销售产品,培植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为此,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省水产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江西现有渔港进行了调研,认为:应重点整合现有渔港码头资源,强化其防洪、水产品交易批发市场、渔民避风港等功能,将渔港与市场调整到最佳配置,促进渔业经济发展,为此特制定本规划。二、、 水域概况江西省内陆水域面积2500万亩,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省总面积的10%,其中:可养水面500多万亩。境内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有纵贯全省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有全国唯一县域内湖、面积达32万亩的军山湖;还有其它万亩以上湖泊16个、万亩以上水库21座、长江江西段152公里等。加上星罗棋布的中、小湖库、池塘,形成了以鄱阳湖水系为骨架、网络全省、得天独厚、功能复杂多样的渔业生态系统。2、 水位特征(1)水位鄱阳湖受内河、长江洪水双重影响,高水位时间长,3-7月为洪水期,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年变幅大,-,,-。水位年更幅大,历年最高、-。这在我国湖泊中是极为个别的。(2)风浪鄱阳湖及五河流域是大风集中区域,主要大风浪区有鞋山、老爷庙(包括星子至渚溪河口范围)、瓢山三个湖域。鞋山位于湖北部入江水道、水较深、吹程长,成浪条件好。老爷庙位于入江水道口,除水深、吹程长等成浪条件好以外,还处于沿湖山势,湖底转向和“五河”来水混合区,风大浪高流急,变化剧激复杂,是最危险的大风浪区,翻船事故多发生在该湖域。瓢山位于湖中心,湖面宽广、南北吹程均长,成浪条件优越。(3)湖流湖流与渔业生产有密切关系,从其表现形式可分为重力型、倒灌型、顶托型三种形态。,有淡水鱼类182种、虾类9种、蟹类4种、蚌类51种、螺类27种、蛙科动物25种,还有水生植物202种。鱼类中婺源荷包红鲤、兴国红鲤、万安玻璃红鲤、彭泽鲫,军山湖清水大闸蟹、鄱阳湖青虾及黄颖鱼独具地方特色,享誉全国。江西还栖息有白鳍豚、中华歸、白勢等国家一级及江豚、水獭、大鋭、胭脂鱼、虎纹蛙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6种。2004年江西省共有渔业村324个、渔户210566户、、。渔业专业劳动力中:、、;。2004年全省机动渔船16343艘、43567载重吨、85218马力;非机动渔船22122艘、20722载重量。,其中:,占总产量的85%;,占总量15%。(三)渔港建设基本情况1、渔港建设情况回顾我省的渔港,从其形成来看,多数是广大渔民群众在长期渔业生产活动中习惯停靠和避风的天然港湾,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如梅溪咀渔港、锣鼓山渔港、南山人工渔港等,早在70年代初期,省人民政府就曾拨出专款进行修建。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有乡村组织和渔民群众集资修建起来的渔港,如星子县的神灵
重点渔港建设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