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操作技术。一、进针方法(一)刺手与押手针刺时分刺手与押手。所谓“刺手”,就是持针的手,临床上多数医生以右手持针,故称右手为“刺手”。持针姿势主要有:①执笔式持针法,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②二指持针法,即以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柄。所谓“押手”,是指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多以左手为“押手”。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使针刺人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并施行出针时的手法操作。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协助调节、控制针感。临床施术时,刺手和押手常配合使用。进针时一边按压,一边刺人,使针尖透入皮肤,然后按照要采用的各种手法进行*作。故《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七十八难》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针经指南·标幽赋》说:“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人,不痛之因。”充分说明针刺时双手配合使用的重要性。(二)进针方法毫针的进针方法主要分为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和针管进针法。。常用的单手进针法有插入法和捻人法两种。插入法: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拇指、食指随之屈曲,运用指力不加捻转将针刺人皮肤。捻人法:右手拇、食两指夹持针柄,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稍加捻转将针刺人皮肤。。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四种。,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穴。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夹持迓针法:以左手拇、食二指夹持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两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人穴位皮肤。适用于长针的进针。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中间刺人。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针刺人。此法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等。、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的针管代替押手进针的方法。针管一般比针短约5m,针管直径约为针柄的2—3倍。选用平柄针装人针管中,将针尖所在的一端置于穴位之上,左手夹持针管,用右手食指或中指快速叩打针管上端露出针柄的尾端,使针尖刺人穴位,再退出针管,施行各种手法。二、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在针刺操作的过程中,正确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腧穴定位的正确,不应仅限于体表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深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应。临床上同一腧穴处方,由于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不同,所产生的针感强弱、传感的方向和治疗效果常有明显的差异。正确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要根据施术腧穴所在的具体位置、病人的体质、病人的病情需要和针刺手法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毫针诊疗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