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作者:————————————————————————————————日期: 高三语文晚练——古诗词鉴赏(总28)草间霜露古今情——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也就是说,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怀古诗具有很高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    ,找准衔接点。    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要知人明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史实、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以便感悟诗情,这对咏史诗词尤其重要。正是有了这个连接点、相似点,作者与古人,今事与古事才有机地对接起来,进而生发出作者的很多感慨。如元朝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由此可知: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情况下,也能做大体的猜测,不至于“‘提笔’四顾心茫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    一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末二句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综上,在怀古诗中,无视典故的鉴赏只能是隔靴搔痒,而找不到对接点的鉴赏等同于盲人摸象。    ,把握三条线索。    诗家怀古咏史情况有三:一种是怀人伤己,感慨个人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一种是怀古伤今,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剖析。   (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始终刺激着苏轼的神经,它连接着同有匡济天下之心的他和周郎,周瑜英才年少而令“强虏灰飞烟灭”,而自己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已过不惑却“心在天山”,身老黄州。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再如:过陈琳墓    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其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tao0c
  • 文件大小168 KB
  • 时间2019-10-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