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大学课堂教学应当预设教学与生成教学并重.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大学课堂教学应当预设教学与生成教学并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预设教学生成教学课堂
论文摘要: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已然成为健康课堂的典型特征,它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体现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性,教师可以通过实现生成这一价值追求,从中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促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可是,在实践中可以经常发现,当面对实际课堂教学中那些丰富的、开放的、多变的和复杂的课堂教学状况时,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抛弃之前的预设,甚至有的教师用生成取代预设的环节,出现生成与预设相分离的情况。
1预设教学与生成教学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教师只要在教学前设计好教案,随后在课堂上完全按照教案设计的步骤逐步实施,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就会是一堂很好的课。这种教师主角、学生配角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往往会把自己课堂教学的成败归因于学生的配合与否。学生完全依据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的课堂才是教师认为的理想课堂,学生不能插话、不能随意发挥甚或与教师
“唱反调”,积极配合教师所组织的讨论活动以及毫无质疑和毫不怠慢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作业。这其实是一种教学控制,教学变成一个以教学模板(教案中预定的方案)为依据的可重复的机械流程,磨灭了学生学习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见,过分强调预设的教学忽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因素,使得课堂教学如同陷入死寂的泥潭一般,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发展。
新课改后,“生成”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生成”也随之成为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教师在积极实践生成教学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一些过分追求生成的极端做法,课堂上任由学生随意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只要出现问题就分组讨论,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要求学生探究发现,以追求不断的生成。
这2种极端现象的出现表明教师对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还不清楚,不能在实际的课堂生成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其实,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僵化,缺乏生命活力。过分强调预设,就会忽略生成或轻视生成甚至错误得理解生成,课堂上则会出现生成“虚无”的错误;而过多关注生成、忽视预设的基础作用,最终会造成生成过度或者生成与预设相偏离的不良后果。

2预设教学与生成教学貌合神离

首先,课堂上教师所预设的情景与生成后的结果毫无关联。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是为了生成而设计的,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前提。生成教学中的预设除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设计之外,还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设计诸多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需要涉及的知识要点。可是一些教师常常会去关注生成
“途”中的一些错误资源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在重组课堂信息、引导课堂生成时也未能及时排除和处理价值不大或者干扰性较强的信息,没有及时、自然、有效地“扭转”这些不合理的或无用的生成,课堂教学脱离预设和有效的轨道,误入无效生成的歧途。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中,生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但也不是脱离预设的、无目的的、随意的、自

浅谈大学课堂教学应当预设教学与生成教学并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豆芽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