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编辑整理:李飞来源:支票套打王新浪论文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成因科学体制科学道德论文摘要:本文试从社会环境、科学界和科研人员三方面剖析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认为社会大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科学体制的不健全和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共同导致了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发生。学术论文不端行为是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学术不端行为,以前人们一直以为抄袭剿窃等问题只出现在那些学术水平低的高校和年轻学者的身上。但从业已曝光的北大王铭铭事件、上海吴黎明丑闻以及贝尔实验室舍恩事件等来看,一些名牌高校、科研机构同样存在学术论文不端行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众多学者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2月,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提出我国当前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川,其中前五种属于学术论文不端行为,可见其严重性。本文试从社会环境、科学界和科研人员三方面剖析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1)抄袭剿窃行为。抄袭剿窃行为是最常见的论文不端行为,通常指公开抄袭剿窃他人的实验数据或图表分析,将他人的论文改头换面据为己有,等等。有人把论文抄袭剿窃的方法归结为“全篇搬用法”、“偷观点偷思想—隐性剿窃法”、“化名剿窃法”、“拼装法”、“明编实抄法”等几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引用、参考了他人作品,却不加以注释、说明。(2)弄虚作假行为。弄虚作假行为主要包括伪造、纂改实验数据和引文中的作假行为。伪造、纂改实验数据即按期望值对实验数据任意取舍或伪造一些符合自己观点的数据,以方便论文写作。引文中的作假行为指引用他人观点却不加注明,或为了显示自己对大量学术前沿文献的掌握,在论文中开列大量并未参考甚至没有阅读过的文献。(3)钱学交易、权学交易现象。在知识不断升值的今天,一些行政官员也想用知识增加自己升迁的筹码,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金钱,通过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等手段猎取学历、学位,其论文多是他人代笔,一些在读研究生为了赚取些许生活补贴或其他好处,甘愿当“枪手”。有些资深导师或科研机构负责人同时是五六个甚至更多课题的负责人,由于工作量太大,无暇从事具体的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往往让自己手下的研究生或研究人员从事调研、做实验、处理数据及撰写论文等具体工作,付给他们一定报酬,有学者形象地称此为“科技界的包工头现象”。(4)粗制滥造的编著。现在国内掀起一股出书热,出书热的背后是编多于著,编书本无可厚非,但应编出新意,然而往往一本书中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文字是编者的外,其余全是别人的。一本书,你编我编,编来编去,还是老一套的观点,这种内容重复的编著于社会、于读者都毫无学术价值,只能徒增编者评职称的祛码。从前有些孜孜以求的学者一年也就发表一两篇论文,一辈子只出两三本专著。而现在有些急功近利的青年学者,在学界混了几年就敢称“著作等身”,有专著三四十本,论文百余篇。(1)一稿多发。论文发表中的不端行为主要包括发表尚不成熟或未经实验检验的研究成果、一稿多发、一文分发等。一稿多发指把已发表的论文原封不动或改头换面投向不同期刊的情况,其结果往往导致一稿两发或多发,不仅浪费了学术出版资源,引起版权纠纷,而且欺骗了广大读者,造成极坏影响。

浅论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22x3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