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开放性、合作型和精细化管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管理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管理必须提升档次,只有创新思维,才能使管理实现高效。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及专业群为例,从开放办学与开放性管理、合作育人与合作型管理、特色培养与精细化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会计专业如何争做管理示范做好管理工作。
【关键词】开放性管理;合作型管理;精细化管理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系行业企业,走校企合作之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开放办学、合作育人,而管理是开放合作实现高效的基石,只有提升管理层次、扩大管理视野,建立并实践开放性、合作型、精细化管理的新理念,才能达到“管理示范”的目标。
一、开放办学与开放性管理
开放办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职业人才的前提。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它体现了一种教育哲学思想,表现为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过程的开放、教育方式的开放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开放。开放办学是一种新型的、更高层次的办学形式。开放办学体系包括教学主体的开发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场所的开放性、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学生评价的开放性等方面。开放教育和开放办学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开放管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会计专业及专业群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放性育人团队建设与管理
高职院校的团队建设应当首先建设好开放性教学团队,使教学不仅局限于专业课程,而要扩展到技能和素质领域,为此,需要突破校内系部界线,将人文素质教师、职业技能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联系起来组成一个融素质、能力、知识为一体的半开放性教学团队。而随着高职教育的纵深发展,半开放性的教学团队满足不了完全开放性办学的需要,这个阶段的开放办学,必须将开放性视野扩大到社会,从半开放性教学活动走向全开放性教学活动。在团队建设上,将专业知识教师、素质能力教师、行业兼职教师三股力量融为一体,建立由素质培养师、能力训练师和知识传授师组成的
“三结合”育人团队。由校内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展素质养成、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工作,加强育人团队管理,制定团队建设规划,明确育人团队工作任务,细化育人团队职责,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联系制等。我院会计专业2006年就联合人文社科部、实训考证中心开展了三方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素质培养和金融职业技能的提升。2008年上半年又组建了由10名校内专业骨干教师、10名素质能力教师、10名行业兼职教师为核心的“三结合”育人团队,将学生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提升工作推向了更高层次。
(二)开放式教学运行管理
2006年以来,高职教育对开放性教学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思路,要求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新型教学方式,将课堂从校内延伸到社会,并加强开放式教学管理,科学合理设置校外教学运行内容,实行“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共同评价”的管理方式,以管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高、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内外教学思想的交流等。
论高职院校开放xing、合作型和精细化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