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公崇拜溯源》读书报告.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關公崇拜溯源》1讀書報告阮小路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10549196G本書開篇第一章即引《三國志》及裴松之注,並進行相關辨析,從《三國志》的史實中尋找關羽生平出處,並對於大眾心目中的關羽形象及典故事實進行對比分析。比如比較著名的關於關羽的兩大典故:「大意失荊州」及「敗走麥城」,作者提及其是「關羽『大義歸天』之由,並為後世信仰關公者永生之痛。」但是作者從曆史真實角度去分析時,卻看到了關羽的另外一面,以及曆史發展由來,於是揭開了關帝信仰的分析。對於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說法,作者在文中提到一系列的質疑,其緣由主要在於其一其認為關羽在防範孫權方面並無疏忽,大意」之評價,概源自於朱熹的一個說法,且「南宋理學正統觀念急於帝蜀」,並極為推崇諸葛亮,且陳壽批評過關羽「善待卒而驕於士大夫」,故而南宋儒士以「恃才疏鹵」之名將「失荊州」之責任尽歸關羽,但是作者認為,諸葛亮隆中決對未把荊州作為一個重大戰略要點也是需負不可推卸的責任的,認為戰爭不屬於道德評價,並且變數很大,瞬息萬變之間而對手又富於算計,關羽欲不「大意」而未必能夠也,故而為之後的關羽成為全民崇拜進行了很好的分析。那麼從相關的研究成果來看,關羽在宋大觀二年,即被加封成武成王,此為1108年2,而早於朱熹生年,即在之前的關羽,雖未被拔高到後至清廷的高度,但是其被給予的評價已經很客觀了,直至朱熹年間,儒士有可異議也無法改變之前一直所延續的民眾觀,或可說影響甚微,畢竟到了千年之後的評價即使大儒也只是一家之言,以中國思想一貫的儒家中庸之道,不可能有顛覆性,故而關羽在後世被授予頭銜的扶摇直上也在情理中,而這些瑕疵即使有也是可容忍的範圍之內。此外,作者亦引裴松之對於《吴書》之著對於當時蜀、吴之爭進行分析,且引述裴松之注中的關羽神跡,並引裴松之生平,及其在任職期間修复玉泉寺關羽寺廟的背景,而為「關羽成神」的後來發展埋下伏筆。那麽從長洲島所實地察看之關帝廟來看,其雖小,卻與佛寺相同供奉,香客駐足布施,當然是現代意義的捐贈,可見關帝廟千年来在民间的不断传承。到了第二章節,本書主要介紹了關羽成神與佛教的「中土化」。《三國演義》中「玉泉山關公顯靈」一節,其視為構成後世「關公信仰」的基本依據。追本溯源則至南北朝一樁佛教的「公案」,這部分的論述中,作者舉例了佛教天台宗的信仰及一些迷信色彩的如關羽引「陰兵」或是一些被誤以爲神明的自然現象,而致關羽在佛家被尊爲「戰神」等的曆史溯源,並再次引其與裴松之的關系而去還原曆史,從而解釋關帝信仰的曆史構建,那麼到了本書的第三章節,作者就正式從社會轉型與價值重建來理解關帝信仰的曆史意義與構建了。論及社會轉型,作者首先提及唐宋時期的「安史之亂」後,即中唐後期的商業轉型,從而論述當時社會對於「江湖」之「義」理的渴求,於是關羽似乎被認為是典型人物而追溯。作者在文中提出:「後儒所以杜撰『桃園三結義』情節,並在盟誓中注入『上安社稷,下保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經世關懷,並以此作為異性結義,君子之交的理想境界,才能發揮持續、廣泛的普世影響。」可見,此處從社會樹典型的需要,為關羽的後世崇拜又一次找出來原因。那麼對於關羽作為典型的忠節掛念的確立,作者在接下來亦進行了論述。而到了第五章,則主要引述宋代的《春秋》學,其敘述,宋儒是儒學發展的一個新階段,而《春秋》學本來1參見胡小偉著:《關公崇拜溯源

《关公崇拜溯源》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