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由《程门立雪》——漫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礼仪版本:人教版(选修《中国民俗文化》)教师:詹芳单位:永宁中学—漫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礼仪永宁中学詹芳检查预习《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讣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选自《宋史·杨时传》)尊师礼仪知多少何为师?你知道教师的美称有哪些?关于教师的格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太公家教》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陶行知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荀子·大略》圣人无常师。古代,学童入学的讲究:三个仪式第一,整理衣冠。古人非常重视仪表,仪表的整洁、庄重是一切礼义的开始。在清朝的“入学礼”中,学童们要穿正式的长袍,黑缎子马褂,带圆形的黑缎帽,衣冠齐整,在学堂前排成整齐的队伍,恭候先生,由先生领入学堂。古代,学童入学的讲究:三个仪式第二,祭拜孔子。学堂正中设有孔子先师的牌位,祭孔之后再跪拜先生,同时向先生赠送束脩。有送物的,多是腊肉、红豆、枣子之类。也有送钱的,据清代史料记载,一个学童一年约三至四两银元。之后是学童间相互鞠躬,表示互敬互爱。古代,学童入学的讲究:三个仪式第三,开笔。在开笔之前,学童们先将手放入盆中洗净。开笔的内容主要有: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等。朱砂开智是用朱砂在学童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用“痣”和“智”的谐音,预示着将来学业有成。击鼓明智,是用鼓声警示学童,要勤奋不懈怠。描红开笔,是学童将自己带去的红纸铺在桌上,然后先生手把手的教学童书写笔画。开笔先生被称为“启蒙恩师”,如果学童将来学业有成,首先就要向启蒙恩师谢恩。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就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程门立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