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第30卷第2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Apr,(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要:美国介入台湾问题后,其在台海地区的政策和角色经过四个不同阶段的演变。国民党退守台湾后,杜鲁门政府开始介入台湾问题。20世纪50、60年代经过三次台海危机,美国在台海地区的角色得到巩固。70年代美国无意终结其在台海地区的均势——霸权角色。冷战后台海成为美国对华政策重要的砝码和操纵工具。进入21世纪,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政策与角色面临新的转型。但不论政策和角色如何变化,美国在两岸推行均势谋求霸权的意图没有变化。关键词:美国;台湾;政策;:A文章编号:1004---9975(2008)02—oo25—O5,美国在台海地区的角色先后经过几个不同阶段的磨合与调整。每个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与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及中国在华盛顿战略图示(strategicmaps)中的不同定位息息相关。但不论每个阶段角色如何变化、差别如何之大,华盛顿顽固阻碍中国统一、在两岸推行均势以谋求霸权的意图没有变化。美国的台海政策与其在台海的角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连续性。政策的转向与角色的确立国民党残军退守台湾后,面对中共在沿海的军力集结,杜鲁门政府在酝酿“台湾地位未定”计划的同时,开始加速调整其对华政策,考虑抛弃台湾和国民党政权的可能性。1949年8月《白皮书》的发表÷表明华盛顿开始推卸责任,同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台湾政策宣传指示》,其中指出:“台湾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一点也不特别出色或重要。??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它是一种严格的中国的责任”。¨到1950年1月,杜鲁门在一份政策申明中明确表示:“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力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政中的途径”。几天后,艾奇逊又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美洋安全防线之外。华盛顿此种政策出台的原因在于,美国正全力关注欧洲瓦砾上崛起的超级大国——苏联在欧洲的战略动向,不想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冷战尚未波及到的亚洲,特别是不愿与一个腐朽衰落、行将溃败的政权捆绑在一起。不过,杜鲁门政府在做出这种姿态的同时,也要面对国内外恐惧共产主义势力(这种势力在2O世纪5O年代初期曾经演化为狂热反共的“麦卡锡主义”)、“院外援华集团”及军方的强大压力,这些势力的综合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后发展到极致,以致杜鲁门政府很快改变了几个月前还在申明的“不介入”台海的立场。当然,立场转变的根本动力还是源于华盛顿对国际形势新的判断,尤其是在基于意识形态分歧而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现实后,较为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被盲目的意识形态冲突的考略所取代。美国将朝鲜战争看作苏联共产主义开始在亚洲扩张的征兆,而四个月前中苏友好条约的签署及此间中国对美很少有妥协余地的敌对态度,在华盛顿看来,中国已全面倒向了苏联共产主义集团。这样,杜鲁门政府把阻止中国统一台湾看作是全面遏制共产主义、支持“民主政权”之努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扶植台湾国民党势
美国在台湾问题中的政策变迁与角色演化.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