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5年8月(内部资料,仅供参考)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范(9种)(梅花针)、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种)、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种)、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种)、中医微创类技术操作规范(1种)、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6种)、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5种)、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6种)、针刺疗法操作规范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用物准备】【操作方法】“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操作程序】,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归还原处。【注意事项】,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不宜针刺。、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2、头皮针【概述】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头皮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70年代以后。通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和体针取穴不同,头皮计穴位有着六大不同的体系,且各有特点。主要的为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和方云鹏头皮针穴名体系三家。其中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但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上有一定难度。而实际;临床上,以山西焦顺发所提出的头皮针穴位影响较大,且取穴方法简便,特别适合于初学者,故本节仅介绍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则作为课外部分附于本节之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160 KB
  • 时间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