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四、框架结构前言第一部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一、调研概述(一)专业背景调研(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三)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四)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二、调研分析(一)专业服务面向分析(二)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四)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三、调研结果及建议(一)专业培养目标(二)专业培养规格(三)专业课程设置第二部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一、专业名称二、招生对象三、培养目标四、培养规格2(一)知识(二)能力(三)素质五、就业面向六、培养模式七、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构建(二)课程开发(三)课程描述八、培养进程(一)综合教学环节分配表(二)教学进程安排表(三)人才培养过程安排表九、考核评价(一)知识考核(二)综合实践考核(三)能力、素质考核十、运行环境(一)课程运行(二)资源建设(三)制度保障十一、毕业条件3(一)学分规定(二)证书规定十二、其他说明第三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第四部分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一、校企合作平台(一)平台建设(二)平台利用二、教学团队(一)专业带头人(二)骨干教师(三)双师素质教师(四)人文素养教师(五)兼职教师三、实践教学条件(一)校内实训条件(二)校外实训条件(三)人文素养教学条件四、教学资源建设(一)专业教学标准(二)职业技能标准(三)合作企业信息4(四)课程资源库(五)人文素养教学资源五、机制与制度保障(一)有效的运行机制(二)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三)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五、相关要求(一)培养模式应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运行、实施加以详细的说明。(二)。按照“逆向分解、整合重构、正向实施、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五步推进法,重构课程体系。深入分析各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环境、岗位职责、岗位所需能力、任职资格等,逆向分解为培养对象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确定培养目标与规格;依据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根据职业成长及认识规律整合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设置课程门类,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分解学习领域(课程)为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正向实施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过程;同时,构建“标准、评价、反馈、调控”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毕业生质量及就业信息动态反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优化,通过5跟踪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及时进行动态反馈,不断改进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以实现循环提升。。人文素养课程全院统一开设11门,各专业如有变动应提出书面申请,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1-2门;职业能力课程控制在15门以下,其中包含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职业拓展课程控制在3-5门。。人文素养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以文字形式进行描述,职业能力课程以图表形式进行描述。主要描述教学内容及要求、考核项目及要求和参考学时。顶岗实习与其他课程一样进行描述并进行教学设计。(三)。三年共120周。。每学期总教学周数按20周计算。考试1周/学期暑假7周/学年寒假5周/学年法定假日2周/。教学总学时由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两部分组成。(1)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600—2900之间,包括校内外的入学教育、职业角色体验、集中实践、顶岗实习等。课内学时中人文素养课程学时占25%左

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