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脂溢性皮炎的门诊患者。一、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游风(TCD编码:BWP1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脂溢性皮炎(ICD-10编码:)。(二)(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94)、《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2)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皮肤性病学》第7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脂溢性皮炎)协作组制定的“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临床常见证候:血燥证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面游风(脂溢性皮炎)协作组制定的“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诊断为面游风(脂溢性皮炎)。。(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五)(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如头部银屑病、头癣等,以及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系统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但在门诊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专科皮损形态特征,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和皮损的色泽、形态改变。(七)门诊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真菌镜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免疫球蛋白、性激素水平等。(八)、中成药(1)血燥证:养血润燥。(2)湿热证:清热除湿。:(1)中药外洗(2)中药外搽(3)(九)。,红斑、脂溢、脱屑消失或减轻。(十),伴随症状加重或未缓解,或合并严重感染等全身症状,需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玫瑰糠疹、湿疹等其他疾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退出本路径。二、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面游风(脂溢性皮炎)(TCD编码:BWP190TCD、ICD-10编码:)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后: 发
皮肤科+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