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扬州园林造园艺术.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扬州园林造园艺术         清代乾隆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是一本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书中引用刘大观这样一段话:“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我国已故闻名建筑专家、原南京工学院院长杨廷宝教授对扬州园林推崇备至,已故闻名园林专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也言园林必说扬州。为什么诸多闻名学者如此推崇扬州园林?笔者看来,在清代康乾盛世“扬州以园亭胜”。后扬州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战地,主要分布于市郊的园林遭毁坏;又鸦片战争以后,扬州不再是全国的交通枢纽,反而成了一个交通闭塞的地方,扬州园林亦渐衰败。近几年,笔者对扬州现存的园林代表:瘦西湖、个园、何园与小盘谷这四处的造园艺术作了一些探索,并与苏州园林作了一些对比,认为刘大观评论:“扬州以园亭胜”不无道理。首先,扬州园林在自然风貌与人工山水的结合上常有匠心独到的运用。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瘦西湖为代表的湖上园林景观是在原有河流、山丘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利用,充分利用河流、山丘自然风貌的特点,亭廊楼阁依山而筑、傍水而建,桥连廊接,美不胜收。这样的园林景观是能工巧匠的杰作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清代瘦西湖迤逦近十华里,被誉为“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当时在弯弯曲曲、时宽时窄的瘦西湖畔是一家接着一家的私家园林。经修复的瘦西湖湖畔园林仍保持小巧玲珑、精雕细刻,同时兼具北方园林的宏伟、开阔,更让人有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感受。在延绵不断的园林景观中跌宕起伏时有大手笔出现,如50米长的莲花桥(俗称五亭桥),就是瘦西湖的画龙点睛之笔。其次,扬州园林多有创新之举,不仅是通过亭台楼阁的变化,而是突破这种框框的束缚,另辟一番新天地。正如“扬州八怪”被人称为“怪”,就是不常见,就是创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此园成园较晚。园主人觉得洋房作为起居室有不少优点,于是在建一宅二园时,住宅部分吸取西方住宅特点,建“洋楼”两幢,筑有壁炉、地窖、拉门、百叶窗、圆弧形的门窗、穹顶等。两种风格、韵味完全不同的建筑,与园林建筑比邻而建,怎样才能使之协调,园主人是化了不少心思。这里面最要害的是“串楼”,通过由叉路口交汇而成的千余米复道回廊,有机地把中西合璧的建筑和扬州园林揉合在一起,相互映衬,互不干扰,这在中国园林中是极为鲜见的。何园“串楼”的作用和形态,被中国桥梁专家赞誉为是现代交通立交桥最早的雏型。它把中西合璧的建筑协调统一在扬州园林之中,使人一点不感到古怪和不伦不类,在那外形各异的花窗半遮半掩之中,在那棵硕大的广玉兰庇护下,使扬州园林增添了无限新意。何园是有实物考证的中西合璧建筑的最早探索,也是极为成功的一次尝试,至今给我国建筑界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盘谷,此园则从小处着手、大处落笔,假山造进屋中,流水淌过厅前。在很小的去处,给人以很大的周旋,小盘谷之名,望文生义,回味无穷。其与何园内保存的石涛的片石山房,都可称得上是中国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其三,叠石是中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一处中国园林假如没有叠石,似乎就不能称得上是园林,只是住宅或院落。在古代文献中和近代建筑大师的眼中,扬州之所以“以园亭胜”,也就在于以叠石胜。中国园林叠石的选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湖石,另一种是黄石;颜色不同,外形不同,效果也不同。湖石的叠石要充分表现“皱、漏、透、瘦”这四个字

扬州园林造园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