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经济化制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新安江流域为例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沈满洪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谢慧明2011年7月13日优质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优质生态环境需求供给人均收入水平这种生态环境引发的问题不仅表现为区域内部的矛盾,而且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矛盾。流域生态与经济的分布状况高环境标准低好生态质量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差落后经济发展发达要求发展对上游地区的发展态度要求限制新安江流域示意图安徽省省浙江省杭州市●界钱塘江黄山▲黄山市千岛湖富春江●(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140660(万人)2010年GDP3055786(亿元)(美元)故事情节要污染与反污染的斗争20世纪90年代,千岛湖曾经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原因之一是上游地区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出现污染加剧现象。要补偿与不补偿的争论21世纪之初,千岛湖引水工程设想的提出,黄山市要求从中分享保护成果。中国水规院的研究结论,按照机会成本法大约每年40亿。要补偿与要赔偿的较量2006年列入全国人大重点提案后浙江省派人深入安徽省境内监测水质状况,发现水质超标状况严重,认为不仅不应该补偿而且应该赔偿。生态经济化假说生态不是无价的自由物品,而是有价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资源呈现出日益稀缺的趋势,因此,生态价值呈现增值趋势;既然生态价值呈现增值趋势,那么人类可以像进行经济投资一样进行生态投资,实现生态资本的增值;由于生态资本具有公共性和外部性特征,只有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才能激励人们从事生态投资活动。引自沈满洪主编《生态经济学》。生态补偿的内涵界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指: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激励公共产品的足额提供;通过制度变迁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的一种经济制度。简单地说,生态补偿机制是以生态环境为对象,以补偿费用为手段,反映了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的经济手段。是否应该生态补偿?如果不补偿,存在两种替代的情况:移民——在中国不可能;矛盾加剧——既不符合效率原则,又不符合公平原则,而且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败德行为(瓯江流域的例子)。如果补偿,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促进公平,实现流域协调发展。黄山市要求补偿的诉求是合理的。补贴模型MR,MC补贴对企业决策的影响PMC=SMCXRPMRSMR0q1q2q
——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