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钟祥县志》研究.doc同治《钟祥县志》研究摘要:对《钟祥县志》各版本进行考察,重点分析同治《钟祥县志》,并从旅游、乡风民俗方面对文化资源利用加以研究。关键词:同治《钟祥县志》文化资源利用一、 《钟祥县志》各版本纂修简介最早关于钟祥的县志可追溯到南宋淳熙六年(1179)韩泳纂?c的《郢州图经》。淳熙十三年(1186),张孝曾编修了《富水志》,洪武十一年(1378),李文忠增修了该志。山《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1]可知《钟祥县志》大多纂修于清代,结合其他材料,《钟祥县志》主要有以下五个版本:一是康熙五年(1606):十卷,程起鹏修,称“程志”,是以钟祥为名的首部县志,其主要贡献是最早将钟祥名胜扩展为十六景;二是乾隆六年(1741):十卷,李莲纂,称“李志”,该志仿纪事木末之例,并对前志讹传的内容有所订正;三是乾隆六十年(1795):二十卷,杜光德纂,称“杜志”,斟酌损益得体,《郢中八景图考》价值很大;四是同治六年(1867):许光曙等纂修,称“同治志”,下文有介绍,本节从略;五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二十八卷,赵鹏飞等?c纂,在前志基础上,“就档案及探访所得者,详加审核,分别去取……整体编纂还算得体[2]二、 同治《钟祥县志》的体例和内容该志二十二卷,五十二目,约四十八万余字。总体仿钱大昕乾隆《郵县志》,卷首序介绍了该方志:“以邑旧志多舛漏,复益偕当世宿学名流,参互考证其伪谬,补其阙遗”[3],指出其特点:“原本见闻备详于简册,所以备一邑之掌故,使后之君子将有考于是书者,克燃于其志者。”[4]记事力求详赡。不足是「'成于忽忙之屮,'随发随刊,稿屡易、版频毁',……书中插页、抽页之处颇多[5]方志是“认识和分类记述特定区域情况的资料性著述”[6],该志是关于钟祥的“百科全书”,从内容便可看出:卷一图集,卷二建制沿革和城池,港三山川古迹,卷四田赋,卷五礼仪祀典,卷六学校、兵防和藩封,卷七职官表,卷八卷九选举表,卷十名宦,卷十一十二人物,卷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列女,卷十七流寓、仙释、祥异,卷十八十九御制、表、疏、序等艺文,卷二十杂识。从中可以找出关于政治制度沿革、城镇布局、乡村建设、经济制度、军事、地理地质、文化艺术、天文气象、宗教民族、民俗、文物、文献古籍等多方面的史料。三、《同治钟祥县志》的文化资源利用上节的内容为我们从不同视角了解和研究钟祥提供了可能。下面从旅游资源开发和乡风民俗两个方面考察钟祥文化资源的利用。(一)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事业1独特的丿力史人文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包括城镇街市、寺庙观庵、塔桥、牌坊等。如该志卷一有钟祥古县境全图和钟祥八景的地图,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些人文盛景,为当地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八景每一景都有传说典故,如“汉皋别意”中汉皋为周代郑交甫汉滨遇仙女解佩之地,“仙桥夜月”中仙桥是指西汉梅福升仙之桥,这些景点为钟祥增添了神秘色彩。卷三“程志”复增为十六景:“胥台振彩、?涯鹃猿?、白塔穿云、章山映秀、孟亭梅雪、元妙仙乐、利涉倒流、花港流香、莲亭香泛、曲水依云、汉城铳歌、涮马鸣湍、从山古怀眺、龙爬峭壁、城西飞阁、巷桥柳荫。[7]”这些独特的古迹传说,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二者相得益彰。从卷I•八、I九《艺文志》及附录卷一、卷二可找到很多记载,如:卷十八中《听雪楼记》、《题朱鸿胪书口雪楼后记》等;卷十九的《阳春台赋》等;附
同治《钟祥县志》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