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中的好句子第一篇:《人间词话感想》《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他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人间词话》虽然称为“词话”,但是它所论并不局限于词,应该说它是一部关于诗词的美学著作。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以敏锐的目光与深刻的思辨理性,把西方哲学,尤其是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观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兼容的特点。他标举文学的功能是反映人生,所以要有真性情,要摆脱功利的束缚,以超功利的审美的艺术眼光来表现真实的人生,表现人们真实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因此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以“境界”为核心的词学理论。“境界”的主要关键,在于任何作品一定要写真景物、真感情,而且在表现上要鲜明真切,写景则必豁人耳目,言情必沁人心脾。要善于提炼生活中的美,直观地告诉读者。这也很值得我们去借鉴,贴近生活、真实往往是我们写作时容易忽视的。我在还没有阅读正文时候先读了导读,大致了解了《人间词话》的核心是围绕着“境界”二字,也对作者王国维有了更为详细的认识。但是从导读部分了解到的还是会觉得有所偏差,理解不够透彻,应该说会让编者牵制了我的思维,不过从这部分我觉得王国维有点固执,思想如此前卫,可内心却是忠于满清王朝,作为现代人的我看来,实属不该,倘若他能像胡适、鲁迅等人一样,或许他的人生会更好。不过从他自身来看,忠于君王,即表明了他的忠心,于国于民,他都问心无愧,这是他自己追求的,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幸福的,所以虽然觉得他站错了政治立场,不过还是为他的忠心感到敬佩。现在,我想先谈谈对作者王国维的一些认识,王国维是浙江海宁人。早年刻苦读书,精研经史,十六岁中秀才,曾做过《时务报》的文书、校对,参加过罗振玉创办的东方文学社。自此努力学习康德、叔本华的哲学论著,尤其对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深相契合,笃信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与博爱主义伦理观,同时偏重“直观”的美学观。1905年作的《红楼梦评析》,即以叔本华的哲学观为根本。1927年6月,北伐军北上,投昆明湖自杀。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王国维可称得上敏锐丰富的审美感情和睿智深刻的思辨理性兼盛的人物,在西方列强的欺凌下,许多知识分子体会到清政府的无能,纷纷寻求挽救中国的方法,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西方,意图借他国经验,推动自己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在众多出类拔萃的文学家中,能中西合璧、学用结合的,王国维无疑是杰出的代表之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结合了西方的哲学思想以及审美观,一反传统文学中世俗的伦理的世情的思维路向,不过可惜的是,正当他“国学”考据方面成绩辉煌之时,其政治态度却是日趋倒退,思想情绪日益悲壮,不懂得满清已是江河日下,更不会用西方哲学发动革命,如康梁的维新变法,也许真的是文人侠士多忧国。其次,我再说说对《人间词话》的大体内容的一点点看法。这本书上卷64则和未刊手稿50则,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词学理论的哲学根基是叔本华哲学美学,又有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内涵和表述方式,达到了中西结合,这也是我最为受启发的一点,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真的是一位读书人。回想我们中国近代,人们对外来的事物,要么就是全盘吸收,要么就是全盘否定,早就忘记了我们经典著作中的“中庸”一词,中西结合正是验证中庸,不是他们嘴里所说的媚洋崇外,只是把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展示出来罢了,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会如此不理智,这也离不开当时的文化政治背景。现在,我再细说读完《人间词话》之后的想法以及对它的一些经典句子的解析。“词以境界为最上”——五代、北宋的词成就会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有境界,还有就是直抒胸臆,反映真性情。王国维认为,有境界的作品才能有高的格调,才能感动人。王国维对五代、北宋的词的推崇这一观点始终贯穿在《人间词话》中。词还有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强调虚实结合,物我合一,这两种境界的观点是源于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接着,王国维又补充说明:“无我之境优美,有我之境宏壮”。也就是说不同的视野角度、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表现方法会造成不同的结果,给人感觉也就不同,因此有优美和宏壮之别。所以,如果我们有需要写作,不妨效仿这种思想,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是否能达到王国维所说的优美或宏壮。“写实家与理想家”——按我的理解,通俗地说,应该类似于现实主义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王国维:“有造境,有写景,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在此可看出,理想家主要是造境,符合其
人间词话中的好句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