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管子幼官》与《幼官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管子幼官》与《幼官图》论《管子?幼官》和《幼官图》张固也摘要:本文参考前人的研究~对《幼官图》的布图顺序作出了新的解释~并认为《幼官》的读图顺序是对的~与《七法》最为接近~其形式并不神秘。从历法和政论两方面的内容考察~这两篇的写作年代不会比《经言》组其它各篇晚多少~当在战国早中期之际。关键词:《管子》,《幼官》,《幼官图》,著作年代《管子》“经言”一组的最后两篇《幼官》、《幼官图》文字相同,只是排列顺序有异。它们从篇名、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多费解之处,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其著作年代较晚,甚至有可能是汉代的作品。本文在对《幼官图》的布图顺序作出合理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历法和政论两方面的内容,认为这两篇文献的著作年代为战国早中期之际。一关于《幼官》篇名,郭沫若《管子集校》录有多家之说。张佩纶云:“幼官”当作“幽宫”。《周礼〃媒氏疏》引《圣证论》《管子篇》《时令》云“春以合男女”~“合男女”正见此篇~是此篇亦名“时令”。“幽宫时令”犹之《月令》亦名《明堂月令》。《幼官图》即《明堂图》之类也。盖明堂天子之制~而黝宫则天子诸侯均得称之。……幽宫亦曰[1]玄宫~篇中一见玄帝~两称玄宫,原文实作“官”,~是其证。何如璋、闻一多皆持后一说,即“幼官”当作“玄宫”,形近而误,郭沫若则以金文“幼”字与“玄”字极相近为证,这一说法在学界几乎成为定论。但一般认为玄宫即明堂北出之玄堂,以此该明堂,似义有未安。《集校》录豬饲彦博说:“此篇因五行以立官政,其义幼妙,故曰幼官也。”于省吾先生在《诸子新证》中云:“幼应读为要,幼、要一音之转”,“篇中所言均系官之要职,即其验也。”石一参在《管子今诠》中谓玄、五篆文形近易讹,此当作“五官”。三说亦各言之成理,录此备考。至于其形式,郭沫若先生云:本篇文字本布置为图形~录为直行文字~故每夹注以标识图位。而仍以图附于文后~故既有《幼官篇》~又有《幼官图》。刊本所谓“图”亦只文字直录~与《幼官篇》无别~而于图位乃[2]增多一重说明。此又后之抄书者所改易。郭氏认为先有图形,后录为直行文字,确不可刊。但他以今图之“右西方本图”等说明文字为后人所加,是否有当,尚待研究。因其与《牧民》、《立政》、《乘马》、《七法》各节下之“右国颂”等形式全同,仍有可能是原有之章节小题,而《幼官》改成“此居于图方中”等,才是后人所加图位之说明。郭氏还首次试图将《幼官图》复原。他认为“原图当为方图”,中央四方皆分内外两层,本图居内,副图居外,左东右西,上南下北,极为复杂,故谓之“虽属游戏,亦具匠心”。这很可能只是郭氏的现代游戏。据李零先生介绍,其后陈梦家先生也作一复原图,采用本图、副图并列而不分内外层的方式。李氏认为这比起郭氏之图“是个很大的进步”,但以今人左西右东、上北下南的方位布图,不符合古代的习惯。李氏受长沙子弹库帛画的启发,又作一复原图,布图方位为左东右西、上南下北。他又认为:本图是讲与祭祀或日常起居有关的一些事情~是所谓文事或吉事~副图则主要是讲兵刑~是所谓武事或凶事。把本图画在左面、副图画在右面~这正好就是古人所说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老子》,~“吉礼左还~顺天以立本,武礼右还~顺地以利兵”,《逸周书〃武顺》,。此外~这样布图还可以从《管子》书中的《版法解》得到直接证明~《版法解》说:“四时之行~有寒有暑~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天地之位~有前有後~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春生于左~秋杀于右~夏长于前~冬藏于后。生长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是故文事在左~武事在右。”这段话把四时之位的前、后、左、右讲得清楚~同时也交代了文、武之事的位置。[3]李先生的说法给人以很多启发,但我们认为他的复原图可能仍有问题。一是他说“按照这个顺序布出的图只有建筑方位的意义”,读图顺序则要反过来,按照《幼官》的顺序来读,仍比较复杂。二是其图五方之内都是本图居左,副图居右,这无法解释何以直录文字时会变成今本《幼官图》的顺序,细读《版法解》的那段话,所谓“生长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如同《逸周书?周月》“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仅限于按万物生长规律区分春夏、秋冬之政,并没有说每个季节之内还分文事、武事。本图、副图内容的区别,简单地概括可以说有政教、兵刑之别,但与上面的文事、武事并非一回事。比如“量委积之多寡”,当然是“收藏之事,武也”,所以“武事在右”而列于西方;但它属于内政上的生产事务,所以列于本图而非副图。可见“文事在左,武事在右”并不能作为本图、副图的布图依据,而根据古人先政教、后兵刑的政治理念,以及从右到左的书写习惯,理所当然应该本图在右、副图在左。因此,我们把李氏之图的本图、副图左右互换,将《幼官图》的布图顺序恢复如下:南方副图南方本图东方副图东方本图中方副图中方本图西方副图西方本图北方副图北方本图如上图所示,按照古人的书写习惯,

论《管子幼官》与《幼官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