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恨歌》主题及艺术特点 [内容提要]唐代诗人白居易根据民间流传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歌主题鲜明,以“情”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高唱了一曲爱情颂歌,赞美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始终不渝的爱情。在艺术特色上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情节结构巧妙,层层展开,抒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相遇、相见、相思的缠绵悱恻、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诗人巧妙地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谐地融为一体,反复铺陈、渲染,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在诗中作者着力塑造了两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唐玄宗、杨贵妃,以极大的同情,刻画了杨贵妃——一个被牺牲的女性形象,而对另—个主要人物唐玄宗,既有谴责,也有同情,更肯定了他对杨贵妃真挚的爱情。正是这种感人至深的爱情主题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奠定了《长恨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愧为“古今长歌第一”。[关键词]《长恨歌》主题艺术特点唐玄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它不但是白居易诗歌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古典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标志,它继承了《诗经》、《离骚》、汉魏乐府的艺术传统,保留了中国诗歌中的抒情诗的抒情特点,通过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抒写出来,融抒情、叙事、写景于—炉,成为独具特色的抒情叙事诗,自立诗歌园地之林,博得了“古今长歌第一”(),“千古绝作”()的评价,是古典诗歌艺术的瑰宝。《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歌妓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对《长恨歌》的主题及艺术特点前人已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下面我就《长恨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谈谈自己的浅陋之见。一、爱情颂歌——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有爱情主题说、政治主题说和双重主题说。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一)就诗歌内容而论。《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入宫专宠。贵妃入宫后持宠而娇,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诗歌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写出了“长恨”的内因。马嵬赐死。写他们的生死离别,杨贵妃的死是他们的爱情成为一场悲剧。诗人有意将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刻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氛围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情批判。忆旧相思。着力表现了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和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及回宫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方士招魂。重在表现贵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
长恨歌内容提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