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献检索报告题目: 城市过江交通 问题研究系 别:交通工程专 业:交通工程姓 名:卢忠玉学 号:07**********年 11月 05日目 录一、科技文献 1二、综述报告 9三、总结 11一、科技文献1、检索课题:城市过江交通问题研究(Trafficproblemsofurbanriver)2、检索数据库(KI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①检索方式:初级检索②结果如下:共有记录9条(2)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①检索方式:高级检索②结果如下:共有32条记录(二)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①检索方式:高级检索②结果如下:共有8条记录(三)CALIS外文期刊网①检索方式:高级检索②结果如下:共有记录24条③检索方式:二次检索④结果如下:共有记录1条三:检索文献2011-02-18作者简介:张尧(1987-),男,河南禹州市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研究课题:桥隧渡三位一体过江交通新格局张尧,袁萍(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摘要:汽车的增长对武汉过江通道造成了严重的阻塞,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和环境质量,文中提出“桥、隧、渡”一体化过江方案,以缓解武汉过江交通压力。关键词:过江通道;阻塞;“桥、隧、渡”一体化中图分类号:U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4-0039-02一、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汽车进入家庭发展中国家还是较为发达的国家,许多城市已经严重依赖汽车,现已证明,机动车的增长比人口的增长快得多。这一增长的推动力较为广泛,从人口因素(城市化、人口增长和家庭)到经济因素(较高的收入和汽车价格下降),到社会因素(休闲时间增加和拥有汽车相关的社会地位),再到政治因素(有巨大影响和财团和政府,把汽车工业看作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根据目前的估计,(不包括两轮和三轮的机动车);到2050年全球将拥有30亿辆汽车。在发展中国家,汽车拥有率要低得多。然而,正是这些发展中国家,预计汽车数量将有更大的增长。在发展中国家,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在主要城市其机动车的富集程度更高。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等沿海地区的城市群在中国崛起,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以及交通量的增加,机动车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速度和方便。二、全球汽车交通阻塞危机世界大城市对机动车的依赖十分明显地付出了越来越大的代价。这些代价包括高昂的道路修建和维护费用,道路拥挤也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害,高水平的能源消费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和环境代价,如日益恶化的空气和噪声污染。自1980年以来,我国的北京等大都市,在城市中心区高峰期(拥挤时刻)的车速,一直在下降,以至车辆交通以低于20km/h的速度在道路上爬行。在美国,由于城市区交通堵塞而造成的损失(交通延误和浪费的燃料)在350亿~480亿美元之间。根据资料估计,美国因交通堵塞大约损失GDP的2%,英国损失约5%。在发达国家,大小城市都受到交通拥挤的折磨。实际上,自1970年以来,每个城市商业中心区的速度都已经大幅度下降。拥挤往往是道路系统不足的结果,因此即使较少的车辆也会造成严重堵塞。然而,扩展道路系统很少是恰当的解决办法。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这种改进办法超出了城市的财力。修建道路需要空地,在北京和上海这些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增加道路建设需要拆除现有的建筑物和搬迁现有的居民。更重要也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是,道路容量的增加往往很快被新的交通量所侵占。三、武汉市过江通道阻塞严重武汉是我国第五大城市,其空间形态由于长江和汉江在城区相汇,由武昌、汉口、汉阳组成,长江一直以来都是武汉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地理优势。然而由于武汉这种独特的城市分布和地理环境,武汉城市的过江通行问题一直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首要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武汉的过江交通从舟船摆渡过江,经历由于一批干道、高架、跨江桥梁的相继建成,到现如今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过江隧道的通车,城市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然而城市机动车辆的不断的增加,对过江通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特别对于武汉而言,过江交通的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结合科学发展观思想,认真贯彻两型社会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以达到城市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过江建筑的建设对武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维系长江两岸武汉三镇经济发展和生活交流的必要手段。就目前来讲,武汉核心区域的过江大桥仅仅有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二桥和12月28日刚刚试验通车的武汉过江隧道。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显示,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的目前的日流量分别在18万和12万以上。甚至长江二桥的峰值流量到达了19万。这样的情形造
专业文献检索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