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阎立本透视初唐的绘画精神任靖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阎立本透视初唐的绘画精神任靖宇摘要本文试从初唐画家阎立本及其画作出发,并结合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从“重形写神”以及“气象博大”这两个方面阐释了在尊崇儒家道德教化观影响下的初唐绘画精神。关键词:初唐阎立本绘画精神中图分类号:J203文献标识码:A唐代延续晋代人物画“以形写神”论,并将其推到了重主体精神的层面。在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在尊崇儒家道德教化观的影响下,初唐的绘画精神主要表现为:重形写神,气象博大。在“共名美术史”的时代,作为初唐画家代表的阎立本及其画作就是这种精神的一个缩影。阎立本是初唐最负盛名的画家,有“丹青神化”、“冠绝古今”之誉,擅肖像画和历史故事画,作品主要有《历代帝王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步辇图》以及太宗李世民等人的肖像等。他的绘画其笔法圆劲,线条刚劲有力,气韵生动,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色彩古雅沉着,能从画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被世人列为“神品”。一尊崇儒家的道德教化观儒家道德教化观往往是以个体道德修养为根本和起点,以道德情感培养为途径,以改化民风维护政治为最终目标,完成由“修身”到“治天下”这一道德循环。诗歌、绘画等艺术作为儒家实现道德教化的重要载体,必然要求作品要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效应。儒家思想自西汉成为正统思想以来,被大多数君主视为治国化俗的根本,他们也从不放弃对绘画(尤其是人物画)教化功能的控制。初唐是巩固中央政权、开疆扩土、建立新秩序的时代。唐太宗对儒家道德教化观的实用价值有深刻理解,并对其思想理论非常重视和推崇,他说:“联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同时,还加强了对绘画的利用,使历史画和功臣肖像画成为重要的政教工具。初唐裴孝源曾说:“及吴魏晋宋,世多奇人,皆心目相授,斯道始兴。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或想功烈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乃心存懿迹,墨匠仪形。其余风化幽微,感而遂至,飞游腾窜,验之目前,皆可图画。”裴孝源从初唐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将“斯道始兴”归结为绘画教化的实现,以及造型能力的提高。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开宗明义:“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将绘画治国化俗的社会功用与儒学典籍相提并论。又言:“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直接点明绘画对帝王的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阎立本作为初唐伟大的艺术家,他适应时代的潮流,拥护政权的巩固和统一,并且一直以绘画形式为唐朝统一的事业服务,忠实地记录了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热情赞颂了为这个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符合初唐社会发展和历史的需要,与统治者的要求相一致。例如,626年,唐太宗登基前,他创作了《秦府十八学士图》,为辅佐秦王李世民打天下的十八位幕僚造像。643年,太宗做皇帝后,他又画了《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由太宗亲自题写赞语,标榜这二十四位功臣的丰功伟绩等,目的在于巩固新生的政权。太宗建昭陵时,他又作了《昭陵列像图》,此外,他还完成了一系列严肃主题绘画的创作,如《西域图》、《永徽朝臣图》、《外国图》、《步辇图》等,都是初唐时期的政治、民族关系、外交等真实事件的反映。二重形写神“重形”指重视绘画的造型功能或绘画的形似。初唐理论家在绘画品评中有意识

从阎立本透视初唐的绘画精神任靖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