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报导活动今年,河北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组织万名干部走基层,深入全省5010多个农村,认真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突出问题,关键问题。2011级学生家在农村的学生可深入各地农村,以“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对走基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模范事迹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面貌、新气象、新成就进行采访,可以用笔撰写成新闻文稿;或用手机拍摄成新闻录像;或用照相机拍摄成新闻照片。家在城市的学生则以“和谐社会”为主题进行采写和拍摄活动。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年级__2011级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实践时间:2011年--月--日至2011年--月--日共--天-实践报告正文-一、实践目的: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实践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二、实践内容: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三、实践结果: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的重要依据。-四、实践总结或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五、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字数:3000字左右要抄得有技术点哦!!范文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尚未建立。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时值工业化初始阶段,为了打造现代化的两支引擎??城市化和工业化,从1984年开始,中国改革重点转向城市,这是中国战略上的第一次提升。20多年来,中国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积累,农村支持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工业,侧重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期间,农村改革发展缓慢,目前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受教育难、上学难、社会保障难、文化享受难,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有9亿多农民(按照户籍统计,,而从现实居住地统计,)20多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改革缓慢,包含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具体制度在内的二无社会机构尚未被打破。农业个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而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2004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界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之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新农村建设,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既注重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注重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化。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吃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