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诵读中华经典诗词传承祖国优秀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诵读中华经典诗词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你们好!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交流诗教工作方面的做法、体会,相信通过大家的斧正、指导,必将进一步推进我校诗教工作的进程。我们昌邑市奎聚小学,始建于1979年;是一座城郊小学。所属小学部现有25个教学班,1500余人,教职工68名。幼儿园部9个教学班,幼儿500人,教职工22名。口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校开展了“大语文”教改课题实验与研究。9年来,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课题研究成果分别通过了市、省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鉴定。潍坊市教研室、山东省省教科所、省教研室先后四次在我市召开了“大语文”教改实验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我们的经验。《山东教育》、《山东教育科研》、《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屮小学教材教法》等报刊相继为我们作了报道。几年来,全国各地5000多名教育同仁到我校观摩交流。应该说,开展“古诗词诵读”也是我们在“大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个探索部分。到现在为止,我们学校的诗教工作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历程。六年来,我们在各级诗词学会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先后创设了诗教的环境,开发了以“古诗词诵读”为内容的校本课程,选编了适应不同年级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落实了课时,培训了教师,并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古诗词诵读和比赛活动。经过多年不懈地探索、开发和扎实的工作,学校诗教工作得到了各级诗词学会及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我们的诗教经验先后在全国诗教经验交流会议、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会议、个性化特色学校论坛等交流会作介绍,在《中华诗词》、《文山诗词》等杂志发表,山东省、潍坊电视台、昌邑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湖南常德市、黑龙江望奎县等单位先后到我校参观指导,现在,古诗词诵读已成为我校突岀的特色之一,我们之所以将“古诗词诵读”引入学校,引入课堂,并发展成学校的校本课程,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经典诗文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命体验。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争做胸怀传统美德的新时代小公民和新世纪的建设人才。另一方面从每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古诗词的平仄韵律的特点是非常适宜于小学生诵读的,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熏陶、引导,这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回顾我校六年来的诗教工作,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创设了诗教的环境。为突出学校的诗教特色,我们制作了一块大的匾牌,上书“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优秀文化”12个大字,悬挂在学校醒口之处,其口的是让我们全校师生、学生家长时刻不忘“古诗词诵读”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要坚定不移地开展下去。我校是一所城郊小学,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院墙办成了诗墙:古诗配画,形象生动,30多幅诗画组成了一幅诗的长卷。不仅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去欣赏、诵读,潜移默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词的陶冶、影响。我们还定期更新学校黑板报、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宣传栏、班级的展示板面都有诗词的内容。良好的诗教氛围熏陶和感染着学生,现在,学校已形成“人人诵读

诵读中华经典诗词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