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一场诗意的嬗变绥阳:一场诗意的嬗变?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既非经济强县、也非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的“扶强”“助弱”政策都享受不到。在“几不靠”的状态中,县域经济如何趟出新路,有着“诗乡”桂冠和“黔北粮仓”之誉称的绥阳,步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一些地方工业经济的崛起,传统的优势农业风光不再,经济发展步伐缓慢,财政增收乏力,沦入“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境地。全省20个经济强县绥阳排不上号,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绥阳不沾边,处于这种不上不下的发展境况,绥阳县领导班子主动抉择,开拓创新,在重视农业不放松的同时,着力构建文化、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带来了一场具有诗意的嬗变。绥阳的发展路径,对于处于类似状态的县域经济而言,启示何在,说“绥阳话”打“诗乡牌”“金竹板,响叮当,竹板歌颂党中央;说蒲场、道蒲场,蒲场是个好地方,家家户户在经商……”行走在绥阳,无论市井街道,还是平常农家,处处充满诗歌创作的文化气息。这是一块到处都弥漫着诗文味道的地方,自明清以来,绥阳涌现了100多名有声誉的诗人,秀美的山水地理,深厚的人文积淀,成为诗歌的绝好孕育地。走进这块充满灵气的土地,诗坛泰斗臧克家欣然亲笔题赠“诗乡”二字给绥阳,大诗人贺敬之感概“乡有诗方为诗乡,诗有乡始具诗魂”。“绥阳要后来居上,只有‘华山一条路’:在发展思路和发展手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敢讲善说‘绥阳话’。”县委书记袁竞说绥阳自己的话就是“建设文化生态之绥阳”――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打好“诗乡”这张牌,以文化促和谐、以文化树形象、以文化促发展成为绥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绥阳县很早就是骚人涌现、风雅兴盛的诗歌之乡。1800多年前的东汉著名教育家尹珍,在绥阳设馆讲学达15年之久。1993年,绥阳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诗乡”,被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授以“中国诗乡”称号。2002年,绥阳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03年绥阳县文化馆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先进集体”。10年前,绥阳即以诗为节,首开全国先河,每次参与者达万余。诗乡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在绥阳大地繁衍生长。绥阳的文化软实力提升着人们的精神品位与文化素养,营造出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成为托起绥阳52万人民梦想与追求的一个承载,把人民群众日渐渴求、日趋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渐次点亮。玩转绿色经济“魔方”初春,步入古朴绮丽的宽阔水原始森林,拜谒苍松翠柏掩映的卧龙山,穿越碧波荡漾的芙蓉江,徜徉在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踏访生态工业园区……行之所至,目之所及,心之所触。无不让人感到,无边绿韵时时荡漾在绥阳这片千年诗歌音符浸润的热土上。“我们是两头都挨不着,很难得到政策上的主动关心和支持。”绥阳县委书记袁竞说发展的困难、困境、困惑虽然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放弃追赶。“绿色产品基地,特色经济之乡,遵义卫星城市,旅游休闲新区”,围绕这样的发展定位,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重点工程,玩转了“绿色经济”的“魔方”。作为一个典型的享有“中国辣椒之乡”、“黔北粮仓”美誉的农业大县,绥阳按照“稳定粮油、主攻烟畜椒、培植药和菜”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立足常规农业,努力实现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提高附加值。面对一些屡禁不绝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绥阳县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了10多家高污染企业
绥阳-一场诗意的嬗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