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工程队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工程队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工程队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红旗赞歌作为龙的传人,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会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面红旗会成为自己精神上的不竭动力。在我心目中,就永远飘荡着这样一面红旗,她就是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林州红旗渠。红旗渠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奇迹。那缠绕于太行山腰际的人工天河,犹如飘荡在悬崖111肖壁上的红旗一样,影显出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这是一部劳动者和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更是红旗精神的最好诠释。在践行科学实践发展观教育中,单位组织了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一走进红旗渠。我走了一路,惊叹了一路,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讲解员告诉我们,林州被称为“十年九旱S它自古以来就饱受缺水之苦,它的昨天曾经是一部血泪与苦难交织的历史。当地曾有这样一首民谣:“咱林县,真可怜,光秃山坡旱沙滩。雨大冲的粮不收,雨少旱的籽不见。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J这曾经是当时林州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县志记载:从公元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中,林州大旱绝收达三十次,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所以,修建红旗渠,从开始就决定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斗争甚至可以说是残酷和悲壮的。在讲解员略带悲壮的声音中,我似乎又走进了一种激情燃烧的岁月。1960年2月门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黎明时分,初升的太阳照耀在林县的山间小路,三万多干部群众冒着严寒,踏着冰霜,推着小车,高举着一面面红旗,自带干粮和工具,浩浩荡荡地开向了工地。那一面面红旗成了最好的领路标志。当时,国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每人只有6两粮食,渠道两边的野菜、树叶都给吃光了。但几十万群众硬是凭着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太行山深处的悬崖111肖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将远在山西境内的漳河水引入了他们千百年来饱受干旱之苦的故土。在开始修建红旗渠的时候,首先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两大难题: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当时,全县水利技术人员加上测量员,人数不过30人,除了两台水平仪、一台经纬仪,便没有什么先进的测量仪器,而且只有不足700万元当时的县财政收入。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施工条件下,30多万名群众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奋战苦干了10个春秋。,英雄的林县人民削平山头1250个,钻了2门个隧洞,架设渡槽152座,兴建水库48座,塘堰364座,修建各类设施12408座,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一条从**到广州的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这个大禹式的开山导河工程,历经“最困难时期”和“动乱时期”两个特殊时期,完全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修成。这其中有多少大刀阔斧的劈山工程?又有多少精雕细刻的石拱结构?更有多少英雄、烈士的汗水、泪水、血水在流淌?展厅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激浪截流的悲壮场面:天寒地冻,河水冰澈透骨,群众们在寒风大雪中,忍着双手冻裂的疼痛,争分夺秒地锻出了三万块料石。但当一块块料石投进水里时,却被大水一下子冲走。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随风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五百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群众挺身扑入冰雪未消的激流中,他们臂挽臂,手挽手,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九排起了三道人墙。拦河大坝终于建成,河里的每一个人却都冻紫了嘴唇、冻僵了四肢听着讲解,我的眼前一片泪雾。这场面何其的悲壮

工程队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62 KB
  • 时间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