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例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校本教研活动以课例为载体,增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意识,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的主题及省、市、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关于“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要求,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切实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探索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活动目的1、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弱者进步,强者更优。2、落实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四新”(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任务,研究、探讨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提高。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促进我校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完成。3、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学科精品课例。三、成立课例研究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检查指导各课例研究小组的实施情况。2四、活动形式以真实的、未加雕饰的课例为研究对象,以教研组或研究小组(以下统称“课例研究小组”)为研究单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按“备课、说课、上(观)课、议课、反思改进、继续跟进”的程序进行。1、备课。既可以是同级同科教师集体备课,也可以由每个教师单独备课,二者均要体现。2、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带头,课例研究小组内轮流执教,通过抓阄的形式临时决定执教的人选和课题,每学期每个教师执教1—2课时,由课例研究小组自定。教平行班的教师,宜在做好反思改进的基础上,在另一个班执教相同的教学内容。3、研究课例做到常态化,不需要也不允许执教者过度准备。组长确定好时间,与教导处联系,填写课例研究活动日志,安排好本组教师的课,提前半天通知全组教师,当天通知执教教师。4、上课之前先由执教教师进行简单课前说课,其目的是让小组成员了解教学内容,以便观课者进行有目的地观课。议课之前由执教教师先进行课后反思,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高度负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或意见,而不能只说优点或人云亦云。议课时间要充分,保证小组成员每人至少在8分钟左右。议课者需上交一份书面议课材料到组长处。5、简易操作。观课、说课、议课必须在当天完成,一气呵成更好。6、调课与换课。每次课例研究一般在半天内完成,课例研究小组之间要相互协调和支持,填写《课例研究调课表》,报学校教导处,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37、收集课例研究资料由各课例研究小组组长负责,包括本小组课例研究计划,执教教师教案(复印件)、说课稿及讨论记录、小组成员观课记录(复印件)、议课记录、《课例研究教学改进表》(复印件)、课例研究活动收获表(复印件),每位成员每次参与活动必须填写。课例研究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写出心得体会或撰写经验总结性文章上交学校存档。五、目标定位1、课堂合格。找出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纠正低效的、落后的、错误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师的备课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消除不合格课堂。2、课堂提升。在课堂合格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艺术,逐步形成教学风格,打造学科课例精品。六、课例研究活动的实施步骤(一)明确什么是课例研究1、“教学课例”是什么:以某一节具
课例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