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路设计说明书.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设计说明书一、公路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资料及采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年二、沿线自然地理情况:山岭重丘区地貌特点:山丘连绵,岗拗交错,此起彼伏,山于迂回曲折,岭低脊宽,山坡较缓,丘谷相对高差下大,与山区不易划出明确界线,包括了缓峻颇为悬殊的地形。其地形决定了通过丘陵重丘区区的路线特点是:局部方案多:且为了充分适应地形,路线纵断面将会有起伏。丘陵区地形型态复杂,布线方法应随路线行经地带的具体地形而采用不同的布线方式。山岭重丘区的软土路段多分布在一些山涧谷地、河流两侧的平缓地段以及沿海山区的滨海路堤。由分布范围可知这些软土大都属于间断性,范围较小,设计阶段不易发现,且有以下特点。(1)不均匀性,即软弱层厚度的不均匀性。往往在较小的范围,如20m~30m内软土厚度急剧变化;(2)和地下水的隐患同时存在,这些路段一般泉水较发育,地面有间断性流水;(3)软土底部往往有一倾斜面,且有时可能与路线平行,有时又可能与路线斜交,增加了处理的难度。由于软土分布在路线低洼处,公路通过时,多为高路堤或半填半挖路堤,而这些路段一般交通极不方便,大型机械很难进场,在选择处理方案时受到限制。三、路线方案选择:公路选线要综合考虑路线通过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情况、自然条件和工程的难易,以及路线的性质、使用任务、等级和投资等因素。根据当地地形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情况可知为适应丘陵区地形、地势的特点,平面线形应以舒顺的曲线为主体,避免使用过长的直线;纵断面线形以平、缓坡型为主,允许轻微起伏。丘陵区路线一般可最大限度地做到平、纵、横三面协调,平、纵线形舒顺且配合得当,横断面布置合理。横山越岭路线要克服很大的高差。因此选越岭线须从纵坡设计入手,路线的平面位置及长短主要取决于纵坡的安排。越岭线的布设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选择垭口;选择过岭的方式;选定垭口两侧山坡的展线方案。选择垭口要考虑越岭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应在符合路线基本走向的较大范围内加以选择。选择过岭方式应考虑因素较多。就过岭方式来说,主要有三种形式:①浅挖低填,适用于岭宽脊厚的垭口。②深挖垭口,适用于山脊瘦削,地质情况良好的垭口。深挖程度视地形、地质、气象等条件以及两侧展线的要求决定。垭口越瘦,越宜深挖。但地质条件差时,应以不危及路基稳定为度。③隧道穿越,当挖深较大,采用隧道比明堑经济,特别是垭口瘦薄,用不长的隧道穿越能大大降低路线爬升高度,缩短展线长度,提高线形标准,减少运营费用,技术经济指标都比较优越时,应该采用公路隧道穿越方案。选定垭口两侧山坡展线方案是为了克服越岭的高差。所谓展线,就是利用有利地形,人为地展长路线,使路线在允许的坡度范围内逐渐从山脚上升到山顶。越岭展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展长路线,克服高差。优点是路线走向和基本方向一致,行程和升降统一,路线最短,线形简单,一般技术指标也较高。如无地形或地质障碍,布线应尽可能

公路设计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jmy22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