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球奥秘赏析论文.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球奥秘赏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个圈层的详细特征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首先,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是地震波。根据当前科技的发展,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是借助于地震波研究的成果。地震发生时,所激发出的在地球中传播的弹性波就叫地震波。地震波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到达地表的各个地震台站后被地震仪所记录下来。通过对许多台站的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便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根据不连续面的存在,人们间接地知道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目前,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以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和古登堡不连续面(简称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其中,地壳与地幔之间以莫霍面分界,地幔与地核之间以古登堡面分界。二、地球内部各个圈层的详细特征。地球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地核与地幔之间以古登堡面相隔,地幔与地壳之间,以莫霍面相隔。根据次一级界面,还可以把地幔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地核进一步划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及内地核。地球各层的压力和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物质的放射性及地热增温率,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近地心的温度几乎不变。首先,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高大山系地区的地壳较厚,大洋地区地壳很薄。例如,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地壳厚达6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70公里以上,而大西洋南部地壳厚度为12公里,北冰洋为10公里,某些大洋地壳的厚度只有5公里左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对于地壳的组成,我们一般认为,地壳是由固态岩石所组成的,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地壳的上层由较轻的硅铝物质组成,如沉积岩、花岗岩等,叫做硅铝层。地壳的下层由较重的硅镁物质组成,如玄武岩、辉长岩等,叫做硅镁层,呈连续分布。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其次,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中间部分。其厚度约2850km,%,%,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是地球的主体部分。从整个地幔可以通过地震波横波的事实看,它主要由固态的致密的造岩物质组成。一般认为,在

地球奥秘赏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