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杨惠英16桥(第二课时)安贞里第二小学杨惠英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2(通过学习,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环境描写对人物描写的衬托作用和文章结尾“设置悬念”的表达效果。3(推介小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扩展学生阅读视野。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2(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1(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2(初步了解课文中采用设置悬念,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特点。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拓展阅读材料、音乐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概括文章大意1(导语: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2(交流课文大意。(黎明时分,洪水来袭,一位老汉先人后己,组织群众撤离,群众获救,他和儿子英勇献身。)(板书:村民老汉)3(提出质疑:为什么以“桥”为题,二、细读感悟,树立人物形象(一)感受一场洪水1(提炼读词: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桥这篇课文,让我们先来回顾几个课文中出现的的词语。谁来读一读。给一分钟时间记记这几个词,要记次序,一会听写。听写:老师把五个词完整读两遍,然后同学们开始动笔写。※课件出示咆哮势不可当狞笑逼近放肆师:这几个词在课文中都与什么有关,(洪水)请你在这几个词之前分别加上“洪水”两个字再来读一读。2(划句交流:通过词语的朗读,同学们完全能够想象出一场铺天盖地的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威胁,请你把书平放,拿起笔,浏览课文,将其中描写大雨与洪水的句子画出来。学生交流。3(品读句子,感受洪水来势凶猛:(学生随机说到哪一句就先品哪一句)(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课件出示:对比读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山洪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4(小结写法:※课件出示5句话:这几句话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好处是什么,(生动形象地描写当时的环境,渲染了气氛。)(板书:比喻拟人生动形象)※课件出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当时的环境。(播放视频)(二)走近一座危桥1(寻找句子:洪水突袭,人们当时有什么表现呢,请你快速找一找描写村民的语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2(感受慌乱:此时人们惊慌的样子可以用哪些积累的四字词语来形容,(魂飞魄散、六神无主、惊惶失措、心急如焚„„)3(指导朗读:请同学读描写环境的段落,老师读描写人物的段落。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惊心动魄的场景。课件出示对环境和村民的描写4(过渡: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失去了理智,近乎崩溃,一百多人同时拥向那座窄窄的木桥。就在一瞬间,木桥变成了一座——危桥。就在这危难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三)感悟一座大山,树立一座丰碑1(聚焦人物:你知道他的名字吗,但是,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的身份——他是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是一名共产党员。2(出示自学提示:请你默读课文的第7到23自然段,在书上勾画出描写老汉言行的语句,想一想老汉是一个
《桥》教案杨惠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