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海爷叔的漫漫修片路:从手工修片到数码拯救老照片.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上海爷叔的漫漫修片路:从手工修片到数码拯救老照片上海爷叔的漫漫修片路:从手工修片到数码拯救老照片黑白色调,简单布景,木质老式暗箱相机,承载着老上海人沉甸甸的回忆。在当时,拍一张照片价格不菲,底片修片技师却能保证物有所值。他们不直接和顾客打交道,但或许他们是花最多时间观察你的人。陈林兴就是其中一员。一支中华牌HB铅笔、一只光源充足的修底箱,曾是他的“标配”。在充足的光源下,陈林兴曾日夜面对着一张小小的底片,用铅笔一笔一笔打磨着人物肖像,直到缺陷淡化乃至消失。他说,老照片的修复不仅是用技术将人像美化,更重要的是还原。比如皮肤肌理的走向和皮肤的质感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不同的变化,掌握相关修复原理,才能在应用时得心应手。如今,底片修片这个老行当已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老照片修复也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作为2016年首批上海工匠之一,陈林兴感叹,“这个行当不能成为支撑影楼、照相馆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它对于修片人员的技术储备要求也比较高。”底片修片:用铅笔打磨人像缺陷花甲之年的陈林兴,是上海为数不多还拥有老式底片修复手艺的技师之一,如今,距离他修复的第一张底片已经过去了三十几年。1975年,陈林兴进入上海一家照相技术学校学习,分在了照相班。在照相班第一年,陈林兴要完成四门基础课的学习,摄影、暗房、整修和着色。由于在整修课表现出色,第二年,他被分到了整修专业,从此走上了修片之路。陈林兴在修复照片。本文图片澎湃新闻记者张呈君1980年,陈林兴进入上海人民照相馆工作。“我进人民照相馆正好是80年代初,整个照相行业蓬勃兴起,很多夫妻来照相馆拍穿婚纱的结婚照,使照相馆里场面很宏大热闹。”因为拍结婚照的人多了,修片的工作也同样增加,“每个星期都要加班,结婚照必须通过后期的修片才能保证照片效果更好,这么多需求的量只能靠加班加点才能完成。”陈林兴的修片工作主要是在照相底片上进行。曾经的他一天要修上七八十张的底片,小小的一张底片没有放大镜,只凭借眼睛的视力,这样的活儿容不得出一丁点的差错。但这些对陈林兴来说,已经熟能生巧。“以前人们拍照化妆没像现在这么考究、也不会用眼睫毛、美瞳这些,多数美化效果都是靠手工在底片上画出来。”陈林兴说,修底片是精细活,因此需要相对考究的工具,首先是一支又细又尖的铅笔、一定要用中华牌的HB铅笔,软硬适中;而这笔尖呢,一定要削的又细又长,这样不会遮挡修片人的视线;还要有一只配有充足光源的修底箱,通过光源能够清晰观察人物肖像的各处细节。“用铅笔的灰色素对着人物肖像的某些缺点加以覆盖,这样就可以把脸上的缺点一点点淡化乃至消失。”在当时,拍一张照片价格不菲,底片修片技师却能保证物有所值。“拍好照片我们先会在底片上看样子,如果拍出来有点人像的缺陷,比如头发有点翘,嘴角有点下垂,我们修底片的就直接在底片上修掉了。这就是最早、最最原始的手工PS。”他说,因为有了底片修片这道程序,大多数顾客在照相馆拍好照片以后,拍出来的照片都会比本人略漂亮一些。数码修片:结合传统展现真实数码化让底片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老一代传统技师也在与时俱进。陈林兴的修片工具。谈起手工修片的日渐消失,陈林兴看得很开,他积极学习电脑修片,熟练掌握了新的PS数码修片技能。但他并不甘心于此,他还深入研究,如何将自己在传统工艺中培养出的修片审美要求嫁接到现代的PS技术中,让人像修片并不仅仅停留在浮

上海爷叔的漫漫修片路:从手工修片到数码拯救老照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