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揭盖法鼻前庭囊肿手术病例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30例病例均治愈,观察1年以上无明显并发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精确、微创、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选择合适病例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关键词】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揭盖法鼻前庭囊肿为鼻科常见疾病,常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上颌骨牙槽突骨面之上软组织内的一种非牙源性囊性肿块,很少侵及骨质内。其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近年来临床上已经有许多对于鼻前庭囊肿的不同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的探讨。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自2006年〜2012年采取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2012年3月本科收治的鼻前庭囊肿病例30例,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16〜56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7例,右侧13例;病程1月〜6年。临床表现为鼻前庭底或鼻唇沟处渐增人肿物,其中2例继发感染曾伴有明显胀痛,3例伴有鼻塞,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或CT检查证实无骨质破坏及上列牙疾患,部分患者辅以彩超或术前诊断性穿刺协助诊断。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均经病理报告证实为鼻前庭囊肿。,取仰卧头高15。〜30。体位,全程采用Wolf30°鼻内镜下进行,以浸有1%的卡因的棉片置入患侧鼻腔前段行黏膜表面麻醉,再以2%%肾上腺素混和液注射于患侧鼻前庭底部皮下及囊肿周围行局部浸润麻醉。鼻内镜下辨清鼻前庭区囊肿范围,用尖刀于囊肿靠鼻腔外侧壁方向最隆起处刺入,见有囊液(或混脓液)溢出证实为囊腔后再顺鼻腔长轴纵行切开,吸净囊液,以鼻窦咬切钳咬除切口两侧皮肤及囊壁,咬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咬切范須需要足够大,可达囊肿最大直径的程度,以期囊腔尽可能向鼻前庭及鼻腔开放使两腔合成一腔。残余囊腔边缘与鼻前庭皮肤及鼻腔黏膜交界处用XPS2000耳鼻咽喉综合动力系统中带角度的电动切割钻修平。残余囊腔内填塞混有抗生索药膏的明胶海绵,伴有感染的脓囊肿病例则以小段碘仿纱条填压残余囊肿腔内并于7d后拔除。定期清理鼻前庭术腔。2结果经随访观察1年以上,木组30例全部痊愈,无复发,无上唇麻木、前鼻孔狭窄变形、口腔鼻前庭痿等并发症出现。观察期间发现大部分病例于术后2周残余囊腔边缘与鼻前庭皮肽黏膜对合生长,囊腔底部变浅;3〜6月后术腔呈浅碟状。3讨论鼻前庭囊肿乂称球颌突囊肿、鼻底囊肿、鼻牙槽突囊肿[1],最早于1882年由Kannal描述。多为单侧发病,30〜50岁女性多见,本组资料与此相符。多发生在鼻前庭外侧,下鼻甲前端的前外下方。其发病机制不明,多趋向腺体潴留学说,该学说认为囊肿的产生系鼻前庭底部黏液腺腺管阻塞,以致腺体分泌物潴留而成。而国内李福军等认为鼻汨管系统的发育异常在鼻前庭囊肿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主要作用[2],此外尚有面裂囊肿学说及鼻软骨炎学说。鼻前庭囊肿治疗主耍釆用手术方式,其最常用的经典术式为经唇龈沟进路行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即经上唇龈沟上方黏膜横切口,完整暴露囊肿后切除并缝合切口。其关键点在于完整剥离并切除囊肿,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术前未行部分抽除囊液减容处理,往往因为囊肿壁较薄、囊肿内
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