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诗歌里不自不觉地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小的时候,我们跟着李白看过床前的明月光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思乡很小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长大以后,我们在恋爱中或失恋的时候会想起李商隐的那个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炬成了两个我们心里可以寄托的意向 在忙碌、烦恼的时候会想着陶渊明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之下,陶渊明的心温暖了后世每一丛带霜的菊花再长大,我们心事沉沉,有了更深沉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就会呤出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浩荡绵延的悲伤和我们一已之悲比起来,是不是我们的心应该会稍稍放下一点呢年华再老去我们会轻叹着,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但是那种淡淡面对逝水流光时候的窥探不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中国人在时光中的感悟不会直接说‘我或喜,我或悲,我或愁,我或激扬慷慨……他一定会托付给某一个意象:月光、春蚕、蜡炬、菊花、江水、樱桃、芭蕉如果我们真的愿意将诗意变成我们生命中的必需品 我们也许真的就可以过得诗意盎然春天是人心中朦胧的一种憧憬是对生命所有的寄予和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光之中一切都还来得及一点一点地将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看它开花、抽穗、结果春天是细腻的,总给人很多美丽的发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早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烟花三月、烟波浩荡)柳丝荡漾如烟、人心事如烟、看世事岁月也如烟有些往事不如烟它还缭绕在心烟里的气息、光影,对我们的心是怎样的一种打动只有早春才是如此,春光再盛、再晚的时候,都不是如此《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一缕一缕的像手工剪裁纸那样把柳丝裁成了这等婀娜的模样在累的时候饮着一春茶念诵着,心渐渐地柔软了、松驰了我们还有多少春光可以流连跟着白居易,我们走一走钱塘湖边《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西湖,从冬天的低落到春天的水面渐渐上涨起来,——初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对应如此之工,新鲜、玲珑、活泼、流利心里蓦然相逢春的欣喜用的是‘几处’,用的是‘谁家’如果处处早莺,那就用不着争暖树了,因为到处莺歌,春已盛如果家家新燕,那就不用春泥了,到处莺歌燕舞,是深春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花逐渐开得份盛了,纷纷扰扰乱红之间人眼开始变得迷离了、沉醉了。多少人踏马游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这一条白堤,是白居易的政绩,白居易在杭州任上,看着如此风景,内心那样的一种感动。他写的洛阳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魏王堤》白居易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寒冷的北方花比南方的花要懒,太早的时候寒气尚重起不来,鸟也是如此,寒气如此重,哪有勃勃生气呢。可是人要去寻春了。)何处未春先有思(思情),柳条无力魏王堤。(大概在穆宗长庆三年的七月到长庆四年的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故他在白堤之上这样去咏春,后来任苏州刺史,55岁的时候到了洛阳,看到北方那一片沉重慵懒的春色,他的心中对江南是怎样的牵绊。早期的他对江南的早春是从容细腻的发现,那么人远归之后,在轮转十多年,他对江南的那种思念,就已经不是这么纤弱精细了,那是一种蓬勃热烈、魂牵梦萦)忆江南白居易67岁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水绿得比蓝还有浓。比如:杜甫写诗是特别善用色彩的,他有时候会想“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有多绿呢?鸟倏地一下过去,碧江更衬出飞鸟的洁白。而山又有多么青呢?朵朵的鲜花像燃烧一样。再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曲江》杜甫“一点飞花减春色,风飘万点正愁人”减一片花春意就凋损了,何况眼前那是风飘万点……我们曾经相逢过的春天,在这些优美的诗句里,一点点的,去唤醒回忆吧。《寒食》李山甫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这里的有时,到处,是刚刚的一点点春的消息,还没有到烂漫,还没有满眼满目都是春意。《临安春雨初雾》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一夜春雨,催开了多少早春的花。)从早春到暮春,苏东坡写他看到的春景:《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一个飞,一个绕,它的景色是流动的,绝不僵死。)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老柳不吹绵,放眼四望,芳草萋萋。写春天,有许多的玲珑与烂漫)一位少女眼中的春天《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不是疏朗之疏,而是雨很狂,哗哗夹杂着风,密集地打过来)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六句小词,无数曲折,一步一景,如同我们去游一座园林。)春意的苏醒,有时是我们心中春意荡漾,有时也是春天那种女儿心情,去看
古诗伴我们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