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楹联简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楹联简史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欣赏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为我国第一幅对联。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旭写于公元九六三年)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搅碎月影蠢柳枝穿破苔痕恶笋芽歪诗抛满天山北蹇驴行遍大江南短衣射虎真堪乐长竿钓鳖最忘忧仙子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门前学种抚生柳路旁时卖故侯瓜轻薄今世千夫指粪土当年万户侯鹦鹉前头休多语小人身边须慎行炭墨火红灰似雪谷黄米白饭如霜  二舰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胜似箫和(嵌入鲁肃、樊哙、狄青、萧和四人)书生惊驭无鞍马将军羞吟多情诗无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柳外雕鞍游子醉花边纨扇丽人行犬卧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塞鸿飞急觉犹尽蹇驴步缓怨路长家事每同国事办小臣更比大臣劳握蛇骑虎安乐业舞文弄墨殃祸根移椅倚楼同观月点灯登阁各攻书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来说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   下面推荐几则名联佳对供大家玩赏: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    春水船如天上坐━

中国楹联简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yx110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