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备考题1一、选择、填空:1、短评的特点:(短小精悍),(新鲜独到),(生动灵活),(重在分析)。2、在新闻评论的各类体裁中,编者按语是篇幅(最为短小)、(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3、编者按语与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文学评注)和(史学评点)的作用和写法上十分接近。4、曾有人认为,中》)中为各篇“本纪”、“列传”、“世家”文后所写的(“太史公曰”)。5、与《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相似,宋代(司马光)与其所修的(《资治通鉴》)中,也以(“臣光曰”)的方式,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点议论。6、1833年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在这份由(外国传教士)主编的报刊上,开始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编后的(编者评论)。此后,在1853年创刊的(《遐迩贯珍》)中,出现了一些位置居于文前或文后的夹叙夹议式的文字。7、1876年,上海的(《申报》)上开始出现与报道或文章相配合的(编后),用以分析评价或引申。8、1895年12月16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正式出版,在这份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的强学会机关报上,几乎每期都有附于文前或文后的(编语按语)出现。9、(“五四”运动之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的(《解放日报》)和晋绥分区的(《晋绥日报》)等都注意运用编者按语随时对报道或文章进行褒贬评注。10、按照编者按语的性质和内容分类,可分为(说明性按语)、(政论性按语)和(注释性按语)三种类型。11、编者按语的功能是:(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补充强调)。12、新闻评论各类的体裁中,如(社论)、(评论论员文章)、(编者按语)、(短评)等一般都是编辑部的(编辑)、(评论员)执笔撰写的。专栏评论则有所不同,它一般向外开放,欢迎读者自由投稿,由编辑部择优选用,因此多数属于(群言型评论)。13、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相继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和(《新闻周刊》)上撰写(《今日与明日》)专栏评论。14、专栏小言论比俗称“千字文”的杂文还要短得多,一般在(500字)左右。15、述评大多出自(记者)的手笔。16、述评的基本特点:(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中有评,评中有述);(由述而评,以评驭述)。17、述评的类型:(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二、名词解释:1、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报纸、广播、电视中都能够使用。短评的字数多在500字左右,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2、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或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发表议论和看法。4、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5、说明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用以介绍作者身份,交待事件背景,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载的目的等等。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帮助人们了解及理解新闻或文稿。6、政论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价或议论性文字,用以提纲挈领地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传达最新的指示精神,划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或运用褒贬评议、引申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示一般。7、注释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中某些词语或资料所加的解释性文字,用以解释某些难懂的名词或术语,介绍文中所提到的某些资料的情况,帮助读者领会文意。8、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它在三种按语形式中编排位置最为显要,通常居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严肃庄重。9、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关系,又有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内容等做出评点批注,诠释补充,或修正错误、提出希望等,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或避免传播中出现的副作用。10、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它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表情、联想与议论性文字。11、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12、群言专栏:开放型专栏,作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文章个人署名,风格多样。13、集体专栏:由几个观点接近的作者或编辑部部分编者合办,文章比较注重政策性和思想性。14、个人专栏:由专栏作家个人经营,便于写出个人风格,形成个人的权威性。15、专栏小言论:也称新闻小言论。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
2020年度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备考题1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