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2、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1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3、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5、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直尺、皮尺、卷尺),小纸条、小长方形卡片、小棍等。教学过程:一、认识厘米1、认识尺子仔细观察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学生汇报时着重解决的问题:(1)线-----刻度线,有长有短。(2)数字,写在哪?(对着长的刻度线)读一次,从几开始?0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起点)那我们用尺子的时候,就应该从0对着的这条长刻度线开始量,0对着这条长的刻度线就叫做“0刻度”。(3)厘米的英文缩写:cm(centimeter)。【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交流、探究,找出各把尺子中的共同点。真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动口、动脑、动眼、动手。在学生代表小组汇报时,教师能善于引导解决知识点。2、认识1厘米我们大家刚才把尺子上重要的东西:刻度线,数字,厘米的英文缩写都说了。但说了这么多,老师到现在还不知道:在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才是1厘米?就只有一个“1厘米”吗?还有吗?谁能用一句话来说明?(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间一大格的长度)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手指拿出来,以尺子上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的宽度最接近1厘米?(课件示范)(教师示范)用两根手指表示。1厘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闭上眼睛记住,自己独立做一次。(教师注意纠错)除了我们的手指,在我们带回的的东西里头,或者在我们周围,身上还有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老师给你们1分钟时间,看谁找得最多最准。(学生自由汇报)3、认识几厘米看来我们大家对1厘米有多长掌握得都非常地好。现在,老师想请问一下你们,除了1厘米,在尺子上你能找出2厘米、3厘米或者更长的吗?注意,说的时候请讲清楚:从哪里到哪里是几厘米。说了那么多,谁来帮帮老师,怎样检查才能知道刚才那些同学说得对不对?(提示:1厘米怎么看。总结:(1)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2)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二、用厘米量1、我们大家刚才认识了尺子和尺子上的厘米,你们知道它们是用来帮我们做什么的吗?你想量一量吗?仔细看看大屏幕上的小朋友是怎么量的。谁想说说是怎么量的?量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小结:(1)把“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2)把尺子沿物体放平;(3)物体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2、灵活测量这里有把尺子,它的前几个刻度磨损了,这样的尺子你会使用吗?(用后面的数字减去前面的数字)3、估测刚才我们都是用尺子对每一样东西进行准确地测量,现在,老师想让你们把自己手上的尺子先都放一边,看看你们不用尺子能不能猜到长方形卡片较短的边有几厘米吗?能不能乱猜?你可以根据什么来猜?(提示:手指的宽度是1厘米)用尺子量一量,看看猜得对不对?再猜猜数学书的宽。(有没有快点的办法:用手指估)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要牢牢记住自己身体上的这把尺子,在没尺子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4、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刻度线1、把0刻度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