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盗窃犯罪被害调查报告卢建平王丽华北京师范大学【摘要】校园内外的盗窃犯罪,给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掌握大学生遭受盗窃犯罪侵害的实际情况,了解大学生财物损失后的心理和需求,分析大学生盗窃犯罪被害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学生、学校和社会更好地开展被害预防和被害救济工作。【关键词】大学生;盗窃;被害调查;被害预防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遭受盗窃犯罪侵害的实际情况和态势,笔者于2007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北京市某高校内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就本次调查的情况作一分析。一、调查方法与实施以往有关大学生和盗窃犯罪的研究,更多的是将大学生作为盗窃犯罪行为的实施者进行分析,包括大学生盗窃动因、心理特征等问题。与之不同,笔者试图从被害人的角度解读盗窃犯罪问题。参照联合国区域间犯罪与司法研究所的国际犯罪被害人调查问卷和我国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编制的公众安全感调查问卷等,我们编制了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了解当前大学生遭受盗窃犯罪侵害的程度、被害原因、被害心理以及被害需求等。笔者选取了北京市某高校为具体调查地点,随机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72份,%。该问卷共30题,前29题为封闭式问题,最后一题为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开放式问题。全部有效问卷用SPSSforWINDOWS分析软件作统计处理。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男生87人,女生85人;其中18—25岁107人,26—35岁65人;本科生98人,硕士生74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的134人,501元以上的38人。[1]见表1:表1???????????????????????????????????????????男?女?本科生?硕士生?18—25岁?26—35岁?500元以下?501元以上???????????????????????????????????????????人数?34?30?38?26?37?27?48?16??????????????????????????????????????????,2006年共有64人遭受盗窃犯罪侵害,%;其中女生30人,%;男生34人,被害率为39%。在被盗的学生中,共有2人的财物被盗两次。被害学生的具体情况见表2:表2?????????????????????????????????????????????男?女?本科生?硕士生?18—25岁?26—35岁?500元以下?501元以上?????????????????????????????????????????????人数?34?30?38?26?37?27?48?16?????????????????????????????????????????????百分比???????75?25????????????????????????????????????????????,性别、年龄、收入、学历等这些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行为特征可能成为易于被害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易被害因素的个人、群体是大量存在的。易被害群体,是指那些由于自身具有某些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特征而容易受到犯罪侵害的个人构成的群体。{1}(P321)通过SPSSforWINDOWS软件对本次调查分析得出,他们的人口学特征与被盗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可见,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与被盗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密切。这主要是因为,本次问卷调查是以在校本科生、硕士生为调查对象,而这些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并不大,生活方式相近,且较为简单、有规律,易被害群体的特征并不明显。(二):通过对大学生的财物被盗时间进行统计发现,春季发生23起、夏季15起、秋季19起、冬季9起,见图1—1。其中具体时间为:下午8:00—12:00共发生14起;12:00—14:00共8起;14:00—20:00共26起;晚上20:00—24:00共18起,见图1—。人们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活动规律,因而对犯罪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即犯罪人总要尽力选择他们认为最为有利的时间犯罪。{2}从季节上看,在夏季发生的强奸案件比较多;从时间上来看,诈骗案件大多发生在白天。在本次调查中,如图1—1所示,春季、秋季、夏季发生的被盗案件较多些,冬季发生的被盗案件较少些。这主要是因为,春
大学生盗窃犯罪被害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