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
古今钧瓷表现形式探析
文/关胜利
摘要:古人制瓷重意且尚象,现代人则是厚形薄意,
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古人重在艺术再现, 而现代人
重在枝术再现。古人造物是在实用的基础之上而表现美
观, 而现代人制器则是用美观的形式来表现美观。
关键词:钧瓷艺术技术
国古代的钧瓷制作是建立在以实用为目的基础之上
的,同时也贯穿着人们的人文追求, 此, “道法自然”
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于是,古代的钧瓷中处处闪耀
着艺术的光华,正可谓“无意于佳而佳”。而现代的钧
瓷,为体现现代工艺之先进,思想之“成熟”,社会生
产力之发展,往往突出了技术而淡化了艺术。
中同古人的观念和行为贯穿着对“道”的追求。中图彩斑双耳罐宋代
同陶瓷与绘画、玉器、青铜器等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譬
如:钧瓷与玉器的联系,玉在人们心中呈现⋯一种合天至郑樵《通志· 器服略》中有言: “古人徒为也,皆
诚、【正和合的精神,在丁艺表现上即强调社会与自然、有所取象。”在制器的传统中,古代人通过埘客观事物的
心性与物性、人与造化、纹饰与材料诸关系的和谐与默观察和模仿,获得对丁形的认知,即知所以为其形人
契。从人们发现并掌握釉的应用开始,人们的审美观就和们在制器的过程中探索造物和功用的规律,将己的体验
结合任一起,制瓷的同时力求获得脂般的色泽和肌做总结,把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知赋形表患】器,
理,即质地似玉、光泽晶莹、釉色淡雅。这种追求外在的使使用者在用器过程巾通过其功能而体会刮其中形与意的
然之美是与中国人的人生观、审美观相一致的。关系。
前面说过,古人制作钧瓷的目的主要是实用,而在实古人制器,注重内心涵养,崇尚性情温和,即有宽舒
川的基础上,赋予了审美理念。在一些器型上添加一些比较广博的气度,飘逸洒脱的胸襟,含蓄淡远的意境等。
实用且好看的简单纹饰,如流传下来的双耳罐如图, 且在制作过程中采川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追求僻其
直,双耳立肩部,肩部丰满,鼓腹,平底。该罐造型神而忘其形的境界。“气韵牛动”不仅是评论『‘代绘Ⅲ的
古朴、庄重,在浅褐色釉上泼着大片的蓝斑和灰白色的斑标准,同时也是古代设计思想的精髓。比如宋代的鼓钉
纹,产生了神奇莫测的窑变效果。冈为它的主要用途是盛洗图,这是古代留下的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
水用的,为方便提拿而在【沿上面装饰上几个系,里面原是一种实用品,是供文人墨客洗笔之用,但‘代人把
穿卜绳子便于携带。这种配饰都是存实用的基础上演变而它制作得异常完美。它采用支钉烧成,一是为了成的需
来的。要,二是三足如意足在烧制时着下面匣钵底部, 在足
尊崇自然足中闰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师法一:挂上护胎釉,也就避免了划破桌而这个难题。足部采川
自然更足中古代艺术的一大特征。在《周易》中有“制如意之兽的处理,使线条更加流畅、顺,其隐含存镇它
器尚象”之语, 为古代制器并非随意而为之。这在南宋辟邪的传统观念,同时也含有与天寿的美好愿单。器物为
术·
三足,表示天、地、人三才合一,三位一体,稳健厚重。
古人制瓷,多以道家思想为主导,尚象只是一种表
象,而其中所蕴涵的精神则是通过制器过程中的取象赋形
来完成的。
古人
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