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坑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韶关南雄市黄坑镇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一月坚持优先发展 推动教育创强不断谱写我镇五段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南雄市黄坑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二○一○年二月近年来,特别是创省教育强镇工作开展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市工作部署,牢固树立“黄坑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富黄坑”的理念,高举事关千家万户利益的教育大镇和烟叶主产镇两面旗帜,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了我镇幼、小、初、高、成等五段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较好的基础。在此,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指导帮助,促进我镇教育工作不断谱写新篇章。一、基本情况黄坑镇位于南雄市东北部21公里处,,,下辖11个村(居)委会,是教育大镇、商贸重镇、烟叶主产镇,也是省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之一。黄坑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始建于公元920年的雄州第一城古溪塘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村内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古雕刻等文化遗产。杨梅坑恐龙化石遗址是省自然保护区。1928年2月,南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万人成立大会在黄坑墟召开。板桥坑村的文化节、骄阳采茶剧团、18个村落大门口的进士拴马石,见证了当地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风尚,并一直发扬光大。尤其是在粤北地区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黄坑中学,开办50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有十多人考入北大、清华、人大、科大、北航等名校。黄坑名校教授和副厅以上干部为祖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如北大教授麦著善、广东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朱德焜、中山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宏文、原韶关政协副主席丘隆基、深圳保税区工会主席叶常富、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卢盛文等。黄坑籍在职科级以上干部、各类科技人员遍布全国各地。黄坑自然资源丰富,独特的紫色田土尤其适合黄烟的生长。黄坑出产的烟叶色泽金黄、郁馥浓香,品质闻名遐迩,有“广东烟看南雄,南雄烟看黄坑”的美誉。近年来,黄坑镇率先加快了科教兴农的步伐,建成了两个国家替代进口优质烟叶示范基地和一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烟、粮、果、畜、渔等特色农业的发展,罗坑创业园区的兴建,商贸城的繁荣,加快了我镇经济的科学发展,为创教育强镇夯实了物质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创强”工作开展以来,尽管镇财政薄弱,但都能千方百计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调整优化中小学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小、初、高、成等五段完善的教育体系优势,取得设施建设和教改工作的新进步。近年来,我镇先后获得了全安建设先进镇、韶关市平安家庭创建先进单位和南雄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30多项。目前,全镇有省一级学校的完全中学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韶关市一级学校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教学点7个,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所。全镇现有入园幼儿627人,小学1648人,初中1584人,高中1617人。入园率、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2%、100%、91%。我镇每年考入本科、大专的人数不断上升,2007年326人,2008年359人,2009年367人。二、主要措施和成效(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2007年,黄坑镇人大会一致通过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决议。今年,我镇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正副组长和分管教育领导及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黄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在组织领导和制度上为“创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三年来,我镇党委、政府每年都在春季和秋季开学前集中开会,研究和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有关教育精神,专题研究我镇教育工作的规划和落实举措。同时,为有序推进“创强”工作,我镇设立了五个工作小组:一是幼教工作组,专事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保证入园率、入班率不低于90%;二是免费义务教育工作组,全面协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100%入学率,确保辍学率为零;三是普高工作组,完成高中阶段普及率在90%以上;四是成教工作组,负责种养加工业等技术培训;五是宣传工作组,通过宣传媒介,宣传“创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民心,使“创强”成为我镇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二)加大投入,优先发展提出创建教育强镇三年来,镇教育经费投入发展教育事业分别为1362万元、1518万元、1631万元。我镇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在增长。同时,以“创强”为契机,。通过多方努力,使校舍的兴建维修、道路的铺设、教育教学仪器的添置按计划顺利完成。黄坑中心小学、坪岗小学、社前小学、许村小学、小陂小学焕然一新。尤其是黄坑
韶关南雄市黄坑镇人民政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