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而《中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内容要求其中一条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近年的中考题看,对诗歌语言鉴赏的一个很重要考点就是炼字。。那么从中考的角度出发,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炼字的妙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巧抓炼字赏古诗。教学过程1、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作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活动简练精美、形象深动、含蓄深刻得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炼字。炼字的大致范围,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炼字手法往往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中:动词。这些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能化美为媚。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弄”字再现出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韵。一个“闹”字展示出诗人心头所感到的蓬勃春意。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数量词。数量词往往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强诗句的表现力。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再有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虚词。虚词用得好,往往具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能。如杜甫的《上兜率寺》中“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句,仅“有”“自”两字,将空间与时间结合,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见于言外。如果说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减其色。问题形式及答题步骤:1、常见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步骤:(一)常见命题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4、这个字能否换成其他字,为什么?2、答题步骤:第一步: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应当考虑修辞手法和语法现象,如拟人、比喻、词类活用等。)第二步:述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洁生动地描述景象。)第三步:析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题分析:下面我们就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获奖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