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假言命题的一个实用技巧
复言命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包含了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在日常的教学中,中公教育专家发现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学员们都可以很快的掌握,但对假言命题的理解经常会不到位或者有偏差,现提出一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假言命题中的假,是假设的意思。假言命题表示由假设的某种条件可以得出某种结果,常见的例如: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只有A,才B;除非A,否则B。笔者的思路是可以先将这些假言命题转换成最常见的如果A,那么B,再将如果A,那么B转换成他的等值命题非A或B,因为学员普遍对选言命题掌握的比较好,这样做起题来一般不易出错。常见的推理形式如下:
如果A,那么B》》》非A或B
只要A,就B》》》如果A,那么B》》》非A或B
只有A,才B》》》如果B,那么A》》》非B或A
除非A,否则B》》》如果非A,那么B》》》A或B
根据上述方法,举例如下
某矿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关于事故原因,甲乙丙丁四位负责人有如下断定:
甲:如果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那么肯定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乙:确实有人违反操作规程,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
丙: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实是设备故障,但并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丁: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断定都不可能为真,除了:
,有人违反了操作规程
,但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解析:如果我们把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设为A,把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有人违反操作规程设为B。那么四人的断定可写为:甲:如果A,那么B》》》非A或B
乙:B且非A
丙:A且非B
丁:A
经过转换,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甲与丙的断定是一对矛盾命题,必然一真一假,由于只有一人断定为真,则乙,丁的断定必定为假,所以可知非B或A,且非A为真。由非A,可知甲的断定为真,且非B一定成立,所以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可以将自己不熟悉的命题先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命题,降低做题的难度。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假言命题的一个实用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