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隶属于1996年新设立的地级宿迁市,东临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市,南濒中方公里,辖16个乡镇,总人口98万,“泗水古国、意杨之乡、新兴纺都、生态家园”是泗阳的城市名片。历史人文。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100多年建县史,是西汉时期江苏境内与徐州的楚王、扬州的广陵王并列齐名的泗水王都城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代织花机改革者、被奉为“卢祖”的卢廷兰,明代真草书法名家林大木,近代第一个获博士学位的数学家胡明复,著名地理历史学家张相文,天文学家漆贯荣教授,农业种子专家王尧平,原任共和国文化部长孙家正等,均出生于此。泗阳属典型的南北文化交流交汇地带,长期受南方吴越文化、北方齐鲁文化和本地楚汉文化的多元影响,既得南方人的聪慧勤劳,又兼具北方人的淳朴豪爽。浓郁的“三创”精神与勤劳智慧、淳朴善良、开明开放的自然禀性相互交融,构成了今天泗阳人文的独特内核。凭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传承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泗阳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杨树节暨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区位物流。泗阳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与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的结点,处于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长三角、沿江、东陇海三大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既直面长三角,连接国际大市场,又背靠淮海经济区22个地市,辐射中西部地区;既是国内生产要素流动的战略要冲,又是国际资本和产品流动的必经之径。水陆交通物流便捷,横贯东西的徐(州)盐(城)高速,与京沪、徐宁、宁连、沿海等五大高速连接互通;国家一级干线新长铁路以及“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宿(安徽宿州)淮(江苏淮安)铁路、京杭大运河穿越全境,新长铁路泗阳站已投入运营,宿淮铁路泗阳站、京杭运河泗阳港正在规划建设中。泗阳距南京2小时车程,距开通国际标准物流业务的上海4小时车程,距开通国际航班的连云港海港100公里。产业特色。坚持走本地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路径,以新型工业化的思维打造华东新纺都、淮海经济区木业走廊、中国第四大木地板生产基地和新兴电光源产业基地,始终做到在转移中扩张、扩张中提升、提升中创新,宁愿发展得慢一些,也决不引进淘汰的设备、落后的工艺、过剩的产能,甚至是污染的企业。目前,重点发展的纺织服装、精深木业、电光源三大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托型主导产业,无一个污染项目;规划发展的汽车混合动力、五金机电等产业,均按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两高两低”产业要求启动培育。定位全省一流开发区的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完备,全国首家县级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筹办建设,入驻企业422多个;全县含在建的棉纺生产规模突破100万锭、成衣4000万件套,木业精深加工能力达100万立方米,年产节能灯5亿支。2010年将形成百万纱锭、万台织机、亿件成衣、200万立方米精深木业加工和10亿支节能灯生产规模。城市开发。坚持载体与主体建设同步并进,围绕建设“集两河风光、楚汉文化一体,纺织服装、精深木业、电光源等新兴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中等工贸生态城市”,大力实施以工、以贸、以文、以水“四大兴城”计划,强势推进城东工贸新城、城西泗水古城、城北文化新城和城南生态名城“四城联动”开发。同时按“三集中四整合”发展理念,推动三产向商贸物流园区整合、行政办公向商务行政大厦整合、职业教育向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各类优秀人才向开发区整合,加快推进与三大主导产业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建设金三角国际家居、华东方米的专业市场,重点打造中原森林景区、生态观光游等旅游品牌,重点推动城市组团开发和工程建设。三年来,,基础设施配套面积达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长到24万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超过15个亿,带动社会投入近90亿元,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70万平方米,每年新开发商品房面积不低于120万平方米,今年将突破150万平方米。政府服务。整合党政领导和部门行政资源,成立县工业突破指挥部,实行县级领导挂钩帮办重点项目、驻厂员等制度,全程为项目提供最优“零距离”服务。认真践行“招商引资从企业投产才真正开始”、“为老板服务也是为百姓服务”、“招工就是招商”理念,全面推行交办、即办、会办、催办、督办、查办“六办制”和经济开发区“区事区办”等制度,确保从投资客商关心的融资担保、企业授信、经营配套、海关商检、社会安全等重点环节入手,拓宽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效能,切实解决客商的后顾之忧。发展概况。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注重传播生态文化、做强生态产业、运作生态资本、打造生态城市,%,位居全原地区首位,水域面积占县域总面积
泗阳发展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