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r'--1·文学入-:r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26卷第5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可表演性”的“守”与‘弃”苏珊·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剖析陈丕(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重庆400038)摘要:“可表演性”作为xE~,l翻译的准则是西方戏剧翻译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围绕苏珊·巴斯奈特在“可表演性”问题上的立场变化,剖析了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的形成过程、前后主张以及立场变化原因,力图揭示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的构建基础、理论缺陷以及对中国译学理论研究的启示意义。关键词:戏剧翻译;可表演性;苏珊·巴斯奈特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425(2012)05—0090—06引言苏珊·巴斯奈特是世界译坛的名人,她对戏剧翻译研究情有独钟。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巴斯奈特就进行了大量的戏剧翻译,如翻译意大利著名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皮兰德罗的多部戏剧以及戏剧理论著作。不仅如此,巴斯奈特在戏剧翻译理论方面也做了大量的个案分析、史料收集和理论疏浚等工作,撰写了多部很有影响力的戏剧翻译论著,包括《戏剧文本翻译问题》(1980)、《穿越迷宫:戏剧文本翻译的方法与策略》(1985)、《戏剧翻译:文本的复杂性》(1990)、《戏剧翻译:否定“可表演性”的个案研究》(1991)等。1980年出版的《翻译研究》第三部分也有专门论述戏剧翻译的内容“TranslatingDramaTexts(戏剧文本翻译)”,1998年与勒菲弗尔合编的《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更是辟有专门章节阐述自己的戏剧翻译观点“StillTrappedintheLaby—rinth:FurtherReflectionsonTranslationandTheatre(仍然深陷迷宫:戏剧翻译的进一步反思)”。巴斯奈特丰富的戏剧翻译实践、扎实的戏剧翻译史料分析以及颇具争议的理论观点不仅构成了其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使她成为翻译学界受人瞩目的焦点。尤其是她在戏剧翻译“可表演性”问题上自相矛盾的观点,引起了学界关于戏剧翻译标准的激烈讨论。二、戏剧翻译的核心问题戏剧文本的结构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与众小同,因此戏剧翻译具有与其他文本翻译不同的特点。一直以来,关于戏剧翻译的一些关键问题的探讨从未终止过,如戏剧文本的潜台词、目的语文化对戏剧翻译的制约、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等。究其根本,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戏剧翻译的标准问题。换句话说,戏剧翻译到底是以文本的文学性(语言文字层面的只读文本)为主要标准还是以文本的表演性(社会文化功能层面的演出剧本)为最终标准;译者在翻译时只需关注文本的语言和副语言成分的解码和编码,还是应当扮演不仅要通晓两种语言和两种戏剧传统而且要精通两种语言的潜台词或语言的动作性的不同编码和解码方法的“超人”的问题。“可表演性”(performability/playfulness)原则是戏剧翻译评价标准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的核心议题,可以说巴斯奈特有关戏剧翻译的众多论述都是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收稿日期:2011—10—28作者简介:陈丕(1972一),男,江西宜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比较文学、翻译学。陈丕:“可表演性”的“守”与“弃”91
“可表演性”的“守”与“弃”——苏珊·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剖析.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