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软基处理施工方法 施工安排顺序利用地方道路作为抛石挤淤施工临时便道,从中山路进入滨江大道施工作业区,然后向南、北两个方向分段处理。 抛填挤淤施工:地面测量→场地准备→石料运输→卸至指定部位→摊平(推土机/反铲)→碾压→填筑碎石、砂反滤层→验收。:挖机、推土机、自卸汽车、压路机、强夯机械等。 施工方法:·10~20米路基作为一个处治单元。挤淤之前准备好片石,并实测好地面的高程。抛填前,测量人员测放出路基第一层的回填边线,第一层块石边线为路槽顶面宽度两侧各加4m,在抛石边线与路基1:㎝。卸料时设专人指挥,防止卸料超界,抛填时用反铲自道路起点开始向前进占法施工,路基横断面方向至道路中心线向两侧抛填。分层进行抛填,层厚50cm左右,采用18t压路机振动碾压,碾压至不在下沉为止,第一层填筑粒径较大的块石,向上依此可减小粒径,直至软基处理结束。·挤淤反铲配合推土机铺设,重型压路机碾压,反复碾压加入的块石,压实后达到表面无明显的轮迹,表面密实,无弹簧现象。抛填块石要求大小不均匀,便于层层铺设,小碎石填缝。填筑高度至水面以上50㎝,再在路基填筑范围铺筑30 cm 厚反滤层。·施工中若发现淤泥翻出,采用挖掘机挖除淤泥,两侧地块没有进行回填,直接挖运至两侧地块内;如两侧地块已回填完毕,则运至附近的地块区域内。抛石挤淤为强迫换土的一种形式,通过在软粘土中抛入较大的片石、块石,使片石、块石强行挤出软粘土并占据其位置,以此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抛石挤淤法一般适用于厚为3~4m的软土层和常年积水且不易抽干的湖、塘、河流等积水洼地,以及表层无硬壳、软土的液性指数大、层厚较薄、片石能沉达下卧硬层的情况。由于抛石挤淤法施工简单,不用抽水、不用挖淤、施工迅速,所以现场乐于采用,特别是在路基工程中,当道路路基穿越或部分穿越河塘洼地时,更是常用此法来处理其下的软土地基。抛石挤淤法施工时,抛石顺序应自路堤中部开始,然后逐次向两旁展开,使淤泥向两侧挤出。当抛入的片石露出水面后,用重锤夯实或用压路机等机械碾压密实,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行填土。当下卧岩层面具有明显的横向坡度时,抛石应从下卧层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扩展,并且在低的一侧适当高度范围内多抛填一些,以增加其稳定性。爆破挤淤处理软土地基施工工法RJGF(闽)—37—完成单位: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主要完成人:林毅华戴益华林铁民1前言爆破挤淤处理软土地基实质上是地基处理的置换法,即通过爆炸作用将填料沉入淤泥并将淤泥挤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沈海高速公路福鼎~宁德段沿线多分布在沿海,路线范围内存在较多的软土地基,其中A10合同段丘里滨海软基为淤泥质粘土,且临近杨家溪入海口,受海潮影响大。采用换填、CFG桩及竖向排水板等软基处理方案在总工期、适用性、经济性上都无法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综合考虑多项因素采用爆破挤淤施工。为此,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在承建的沈海高速公路福鼎~宁德段A10标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爆破挤淤法,此后通过多次工程施工实践,总结形成本工法。2工法特点爆破挤淤处理软土地基是通过置换一定深度的淤泥,使地基达到设计承载力和满足地基在一定时间内的沉降要求的施工工艺。爆破挤淤总固结时间短、见效快,且在工程运行阶段较排水固结法处理的地基维护费用少、沉降小,安全可靠。3适用范围爆破挤淤重在“挤”,必须地处开阔地带,保证在爆炸后抛填体的重力作用下淤泥能够被挤出待处理地基范围,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主要适用于港口工程的防波堤、护岸、码头等基础处理,公路铁路房建等地处海滩、河滩等开阔地带的地基处理。爆破挤淤法处理软土地基适宜深度为3m~25m。工艺原理在堆石体前沿淤泥中的适当位置埋置药包群,爆后堆石体前沿向淤泥底部坍落,形成一定范围和厚度的“石舌”,所形成的边坡形状呈梯形。当继续填石时,由于“石舌”上部的淤泥在爆炸瞬间产生的强大冲击力的作用下,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冲击作用使土的结构发生破坏,扰乱了正常的排水通道,土体的渗透性变差,超孔隙水压力难以消散,土体的强度降低,承载能力在短时间内丧失,因此抛石能够很容易地挤开这层淤泥并与下层“石舌”相连,形成完整的抛填体。采用爆炸和抛填循环作业,就可用石方置换掉抛填方向前方一定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淤泥,达到软基处理的目的。。爆破挤淤布药与爆前、爆后断面示意图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准备——堆填石料——参数检测及调整——钻孔、安放药包——爆破——爆后测量——下循环爆破抛石挤淤。操作要点施工准备1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参考地质勘探资料,配合现场测量数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安全交底。2确定淤泥深度、宽度等有关数据。根据施工能力,划分施工段,计算堆石高度及宽度。石料单次堆填高度H=~,堆填宽度应以一次施工能力
抛石挤淤、爆破挤淤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