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锐角和钝角》的说课(刘海燕).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锐角和钝角》的说课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得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因此在课堂中让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动手分类、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概念的手段。因此在课堂中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角的有关知识,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努力通过“尊重并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有效参与,强化操作”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方法的积累以及情感的培养。以上述理论为依据,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首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角,此时学生画的角大小不同,再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给角分成几类。其次在后面的变角、找角、数角、创作角的一系列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加深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概念的理解。二、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辨认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在判断直角中渗透了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是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锐角和钝角,所用方法与上学期的一致,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较的。但比较的重点不同,前者是判断角是否是直角,后者是看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四年级上册进一步学角和周角的知识奠定基础。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因此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能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锐角和钝角”是“角的初步认识”的延伸,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又一次提升。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四、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我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学生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形成正确表象,培养空间观念。2、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1、锐角、钝角的表象形成。2、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直尺、活动小棒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四、引导学生总结全课。下面我将逐层说说我的设想。第一层:创设情境,启发导入1、首先出示游乐场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入角。2、其次让学生再次在图中找角,同

《锐角和钝角》的说课(刘海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170 KB
  • 时间20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