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六年级上册登月之旅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科学六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一课《登月之旅》教学设计授课人:张晶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实验小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盒子、细沙或盐、大小不一的石子或玻璃球、手电筒、尺子等。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放假了,放假后你们有没有旅游计划?老师也喜欢旅游,今天我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去旅游,好不好?让我们一起踏上登月之旅。板书课题。去旅游,要先了解那里的美,让我们欣赏一些月亮图片。2、配乐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录像。3、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学生交流)4、今人照古月,这么美的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1、月亮真的象我们看见的那样皎洁明亮吗?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望远镜,人们才可以更加清楚的看清月亮的真面目,早在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并手绘了月面图,(播放课件)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幅月面图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大大小小的坑)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用各种望远镜观察月亮,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坑、高地和平原,2人们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板书。3、知道什么是环形山了,有谁知道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真不错,我们的同学都已经知道了。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了新的结论(出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配合环形山图片)(三)质疑探究,讨论实验。1、看着这些环形山,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会产生很多问题,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预设:怎样撞击?陨石为什么会撞击月球?撞击的陨石哪去了?为什么这些环形山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板书)2、同学们探究的欲望真浓,这些问题,也是正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着重来研究环形山为什么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这个问题,其他的我们以后再研究好不好?3、同学们,你认为环形山的大小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与陨石的大小有关、与陨石的下落的高度有关、与撞击的速度有关、与方向有关……)(板书)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5、大家想一想,我们可用什么来模拟陨石?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的表面的土壤,也就是月壤?生答你怎么会想到要用沙子的呢?(覆盖整个月球表面的月壤,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玻璃、陨石碎片、粘合集块岩等组成的松散堆积物。)6、好,现在模拟的材料我们都有了,如果我们假设这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该如何来做?预设:将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在沙盘上形成的坑的情况。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从同一高度丢下呢?怎么样才会使石子是在同一高度落下呢?生:双手平举、用直尺来固定高度、两个人举到同一高度……小结:我们要验证环形山的大小是否与陨石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必须要注意让大小

六年级上册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shen1985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