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 ,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 ,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1、世界降水的分布。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2、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三、说学情与学法 1、说学情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地理教学论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