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姓名:张帅帅学号:1026000218班级:2010级地学实验班任课教师:崔彩辉中印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张帅帅(河南大学2010级地学实验班,1026000218,河南,开封,475001)摘要: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经历了屈辱的近代殖民地半殖民统治后先后恢复独立。两国在新的阶段追寻着富强之梦,在现代化道路上分别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崛起之路,成为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但两国发展也存在这差异,我们详细对比一下两国的经济发展条件,探寻存在差异的原因。关键词:中国印度发展条件对比引言:中国和印度作为“金砖四国”成员,代表着世界的新兴经济体,他们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昔日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印度自比为“世界办公室”,这两种称号也反映了两国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存在着迥异的发展条件。我们分别从自然、人口、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细致对比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条件,分析各自的优劣。一、。印度地形条件低缓平坦,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3%,山地占25%,其余为海拔高度不足1000m的高原和丘陵。中部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幅员75万km2,东西长2000千米,宽约240~500千米, 是两条大河的冲积平原,冲击层厚度普遍达300米以上。南部的德干高原,总面积200万km2,海拔一般在300~900m,久经侵蚀,丘陵低缓,便于耕作。沿海约有40万km2的冲积平原。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相比较而言印度地形条件更加优越,地形更加平坦,这也使得印度的耕地面积居于亚洲之首,并且印度的铁路里程居于亚洲之首。同时中国的地形条件复杂使得中国的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便于开展多样化经营生产。。印度以冲积土和热带黑土为主,前者广泛分布在印度河—恒河平原和沿海冲积平原,总面积达77万km2;后者以玄武岩为母质,富含矿物质,集中分布在德干高原,面积达52万km2。另外印度还有红壤、森林土、荒漠土等土壤类型。中国的土壤分布呈现地带性,由南向北依次发育有砖红壤、红壤、黄壤、棕壤、灰土、黑土等。其中东北平原主要分布有灰黑土,华北平原土壤多为黄棕壤,肥力相对较低,长江中下游平原多为水稻土。相比较而言,印度的土壤条件也较中国优越,土壤肥力较高,对农业发展有利。中国土壤类型更加多样,利于多样化经营。。印度大部分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在24~27℃,全均降水量为1170mm。中国气候大致分为4大分区(青藏高原干旱气候区、西北干旱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中国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五十摄氏度。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物产丰富,雨热同期便于安排农业生产。印度热量丰富,作物生长期更长。但两国季风气候都存在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多发的特点。。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
中印经济发展条件差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