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定边县第一小学李海红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类型:微型课题课题负责人:李海红一、内容提要《小学语文课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的微型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哪里如手?我的看法主要有几点: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校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的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能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生。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高。第三、听说读写的结合。第四、语文课学习与语文学习结合。第五、学与用结合。二、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近几年新课改的“星星之火”在我国点燃,特别是到了2010年在全国已经形成了“燎原之势。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以学生素质教育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作为学生求学路上的“领路人”、“伴侣”----教师,就必须从传统的“授业解惑”中跳出来,就必须适时转化自己的角色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育的探究者”“传道者”。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潮流。基于上述,在学校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校本研修作为一个崭新的亮点,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恰当的突破口,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大的背景下,我市展开了校本研修工作。(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能力去有效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门学科自学能力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三、课题的研究过程为了顺利、高效的完成校本研修任务,本人要把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6月)、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和总结阶段(2014年6月---7月)。在准备阶段(2013年8月),我主要是制定研究方案和收集有关资料,为以后的研究划定“蓝图”,储备信息。在此阶段我特别注意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理论研究方法、实践研究方法和个案研究方法”以及“建构主义、问题教学法、有意义学习理论”等。在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主要任务是收集劣质的和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片断进行共性研究;研究“自学能力”如何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由是观之“比较”在做学问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特意收集了四、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范例6份(失败导学案和成功导学案各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力图找出成功语文课堂的“一般范式”为大家之将来参考。通过比较我发现成功语文课堂必须满足以下几点:第一,正确处理课标、课本、学生和导学案的
结题报告(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