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机械设备维修--础础知识.pptx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机械设备维修 --基础知识?事后维修BM(第一代)( BreakdownMaintenance )(1950年前)?预防维护PM(第二代)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 (1950~1960年)?生产维修PM(第三代)( Productive Maintenance)(1960~1970年)?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第四代)(1970年至今)设备维修方式及发展?概念?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兼修时代:操作工=维修工专修时代:操作工专门操作,维修工专门维修。特点: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优点充分利用了零部件或系统部件的寿命。?缺点?因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较长。影响交货期。?无计划性。材料、人员、技术准备都没有。事后维修BM(第一代)( BreakdownMaintenance) (1950年前)?事后维修应用?用于小型、不重要的设备中?注意事项是做好备品、配件的管理,缩短维修时间。事后维修BM?概念?国际上有两大体系共存,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体制,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体制。?这两大体制本质相同,都是以摩擦学为理论基础,但在形式和做法上略有所不同,基本上属于TBM(Time Based Maintenance),即以时间为基础的维修范畴。预防维护PM(第二代)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 (1950~1960年):摩擦学、摩损理论。优点:可以减少非计划(故障)停机,将潜在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缺点:经济性考虑不够。由于计划准确性的影响,可能产生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不注意设备的基础保养。:摩擦学、周期检查、诊断。优点:减少故障停机,检查后的计划维修可以减少部分维修的盲目性。缺点:受检查手段和人经验的制约,仍可能使计划不准确,造成维修冗余或不足。?应用:?用于重点设备预防维护PM(第二代) ( Preventive Maintenance ) (1950~1960年)生产维修体制是以预防性维修为中心,兼顾生产和设备设计制造而采取的多样、综合的设备管理方法。最早被美国的GE公司采用。由下列四部分内容组成:(BM—Breakdown Maintenance)。(PM—Preventive Maintenance)。(CM—Corrective Maintenance)。(MP—Maintenance Prevention)。这一维修体制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吸收了后勤工程学的内容,维修策略注重结合企业和设备实际灵活运用。生产维修PM(第三代)( Productive Maintenance ) (1960~1970年)应用:事后维修:故障后果不严重,有冗余的设备,事后维修经济性较好,预防维修:故障后果严重的多数设备可采用改善维修:设备严重、磨损、老化、疲劳的设备,应采用修复性的处理,如更换零件或通过零件表面处理,恢复磨损的几何尺寸等,称之为纠正性维修。改善维修以设备性能恢复性修复为主,允许小的设备改造或者再制造,可以不拘泥于原有设备的设计和结构。维修预防:对大企业而言,不断把设备使用的实际状况反馈给设备的设计、制造部门,使新一代的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够避免重复性故障,提高设备的可诊断性和可维修性,甚至导入“无维修设计”思想。生产维修PM(第三代)( Productive Maintenance ) (1960~1970年)(英国)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丹尼斯·巴克思提出。其定义为:“为使资产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把相关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及业务加以综合的学科。”英国政府以政府行为积极支持丹尼斯的理论,综合工程学这一思想对其他国家也有所影响。强调寿命周期强调多部共管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第四代)(1970年至今)(TPM—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日本)日本在美国生产维修的基础上,吸收了英国综合工程学和中国鞍钢宪法群众路线的思想,提出“全员生产维修”的概念。强调全员参与强调基础保养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第四代)(1970年至今)

机械设备维修--础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l201163zl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