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穿刺冯婷婷引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对小儿的抢救与治疗。一次性头皮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一、家长期望值高,加重护士穿刺的心理负担;二、穿刺时小儿不配合,不利于固定;三、部分患儿静脉暴露不清晰,血管不充盈等,增加穿刺难度。。静脉的选择?不管是头皮静脉,还是四肢静脉,都应选择直而浅且充盈的静脉。?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宜选择四肢手足被静脉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稍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没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针头的选择?根据静脉的精细及深浅,作者将2~12岁年龄段的患儿选择5号半~6号针头,将新生儿~2岁及血管充盈差或心功能差的患儿选用4号半~5号半针头。但需注意使用以上针头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来回穿刺而引起针头堵塞造成穿刺失败。穿刺方法直刺法?在于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10~15度,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头直刺入皮下血管处,见回头血再沿着血管方向进针少许即可。?适用于皮下脂肪较薄或无皮下脂肪的部位静脉,如生长发育一般及较消瘦患儿的手足背静脉,头皮静脉等。?穿刺要点:对于静脉外观显露,易见血管走向,但穿刺时易滑动的血管。进针时应适当绷紧皮肤使血管固定便于穿刺;对于皮下松弛、特别滑动的静脉,穿刺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分别固定住血管刺部位的两端,则较易于成功;穿刺头皮浅显较细小的静脉时,针的斜面进皮肤勿过深,防止针尖过深直接刺破血管后壁而失败。穿刺前的注意事项?1、结扎止血松紧要适度,过松,起不到止血作用;过紧会阻断动脉血流,可造成局部短时间缺血、缺氧,皮肤青紫,不利于局部穿刺较细的静脉;?2、对于较大患儿因严重腹泻脱水或天气寒冷致使肢端血液循环差,静脉不显露时,可帮助患儿热敷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待静脉充盈后再行穿刺;?3、轮流交替,合理使用血管。避免在同一静脉重复穿刺,以减少血管损伤?4、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应尽量避开关节静脉输液,防止肢体躁动造成滚针或脱针。斜刺法?~,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角,将针头刺入皮下,~,由浅入深,直至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沿着血管方向进针少许。?适用于皮下脂肪较厚或静脉处于较深位置,如大静脉、肘关节静脉,肥胖患儿的手足背静脉。?穿刺要点:对于静脉外观不清楚,但透过皮肤可见静脉的模糊影,较粗的静脉一般结扎止血带后能触到血管饱满感。因此则须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及走向,就能获得穿刺成功,或者在结扎止血带未消毒之前,在欲穿刺部位的下端,绷紧皮肤,然后用手指甲在触到饱满静脉相应部位的皮肤上面,轻轻按下指甲印记,接着消毒皮肤进行穿刺。高热、腹泻患儿的血管穿刺:常规穿刺如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亦可推入少量液体,如局部无隆起,推之畅通无阻,即证明穿刺成功。选择了反复穿刺的血管时要勤巡视警惕液体外渗。
小儿静脉穿刺要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